纲银法的结构纲银法的结构是什么
纲银法的结构是:纲(左右结构)银(左右结构)法(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ㄤ一ㄣ_ㄈㄚˇ。拼音是:gāngyínfǎ。纲银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明代中叶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岁费征收办法。始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于福建。其...
纲银法的意思是什么
明代中叶,在南方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税制方法,名为“纲银法”,起源于正德十五年,即公元1520年,在福建实施。根据这项制度,全县征收的代役岁费被细分为正纲和杂纲两部分。按照每户丁粮四六的比例,将这些费用分派为银两,全部上缴至官府。这种做法旨在简化税制,减轻农民负担,提高财政效率。“纲银法...
一条鞭法早期雏形
征一法:在宣德年间,江南地区出现了初步的徭役折银改革,名为“征一法”。这是将徭役转化为银两征收的早期尝试。鼠尾册制度:在正统年间,江西实施了鼠尾册制度,这也是一种涉及税役改革的措施,虽然具体内容与征一法有所不同,但同样体现了税役向银两征收的转变趋势。十段锦法:天顺年间以后,东南...
一串铃的意思是什么
“纲银”是一种重要的征收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将民间每年应承担的徭役费用,通过丁银和粮银的方式,按照四六的比例进行统一征收。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执行,就如同渔网的纲线,纲线稳固,网眼自然整齐,确保了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纲怎么组词?
纲网、纲佐、纲梢、纲常、纲柄、纲纽、纲法、纲鉴、纲贯纲曹、纲船、纲纪、纲目体、纲银法、纲纪仆。补充:纲,汉语汉字,拼音gāng,注音ㄍㄤ,部首笔划3,总笔划7,汉字结构为左右结构。意思是提网的总绳;事物的关键部分;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统治者...
古代上缴税银的时段
早在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江南出现的征一法,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江西出现的鼠尾册,英宗天顺(1457~1464)以后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至成化年间(1465~1487)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弘治年间(1488~1505)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但这些改革只是在少数地区...
2020国考银保监法律类考什么题型?
银保监法律类考试大纲:考试侧重考察与银行保险监管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学基本理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国际法等;
明朝为什么会产生“一条鞭法”?
三是官府用役一律“官为佥募”,雇人从役。过去由户丁承担的催税、解送田粮之差、伐薪、修路、搬运、厨役等一概免除。“一条鞭法”的特征:一是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里甲界限,改为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一州县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编征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即所谓“量...
纲字能组哪些词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党纲”、“法纲”、“国纲”等词语则指政党或国家的基本纲领,它们是指导行为和决策的核心原则。而在法律领域,“纲宪”、“纲法”等词语则指的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或法律体系的框架。在商业领域,“纲商”、“纲银法”等词语则指商业活动中的基本规则或交易原则。此外,还有一些...
明代出现的哪些法律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
早在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江南出现的征一法,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江西出现的鼠尾册,英宗天顺(1457-1464)以后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至成化年间(1465-1487)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弘治年间(1488-1505)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但这些改革只是在少数地区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