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烈叛,唐德宗……“一段译文可供参考:
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于是向皇帝上奏,要把颜真卿派往外地,他说道:“颜真卿为各地官员所信任,如果派他去说明,可以不出兵而平定。”皇上批准了他的奏章,满朝文武都大惊失色。李勉认为,(这样)朝廷就会失去一位元老大臣,也会给朝廷带来羞辱,他秘密上表,坚决请求留下颜真卿。 颜真卿来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鉴于李希烈谋反的迹象已很明显,劝他不要前去,颜真卿说:“君命能违背吗?”他见到李希烈,宣读圣旨,李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都拔刀前来,李希烈手下的将领也破口大骂,恨不得把他吃下去,颜真卿毫不动声色。李希烈用身子护住颜真卿,斥退众人,颜真卿才得以进入宾馆。李希烈逼迫颜真卿,让他上疏为自己辩白,颜真卿不答应,于是希烈采取欺骗的手段,让颜真卿的侄子颜 以及颜真卿手下的官吏连续向朝廷请求,为李希烈昭雪,德宗皇帝不予理睬,(其实)颜真卿每次给子侄们写信,只是教训他们好好守护宗庙,体恤孤儿,并无其他言语。李希烈派李元平去劝说颜真卿,颜真卿斥责说:“你受国家的委任,却不以死报效朝廷,可惜我手中无刀,有刀就把你宰了,你还来劝说我吗?”李希烈和他的同党聚会,把颜真卿召来,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说:“你李希烈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一甩袖子去了。李希烈则满面羞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派来的使者都在座,他们对李希烈说:“早就听说太师颜真卿的高名盛德,大人您想要称帝,而太师来到,要找(能当)宰相的人才,有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呢?颜真卿呵斥说:“你们听说过颜常山(杲卿)吗?他是我的哥哥,安禄山反叛时,他首先兴兵平叛,后来虽然被俘,口中骂贼不绝。我已年近八十,官至太师,我坚守我的节操,死而后已,我难道怕你们的胁迫吗!”叛贼们都大惊失色。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大坑,传言将要活埋他,颜真卿看到李希烈,说道:“生死是有运数的,你不必再说什么了!”张伯仪失败被杀,李希烈派人把张伯仪的符节和首级带给颜真卿看,颜真卿失声痛哭,跌倒在地。适逢李希烈的同伙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杀李希烈,推颜真卿为元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于是把颜真卿押送至蔡州。颜真卿估计这次必死无疑,便写下遗书、墓志、祭文,指着居室的西墙下说:“这就是我葬身的地方。”李希烈僭号皇帝,派人去问颜真卿请教登基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已经老了,曾主管国家的礼仪,我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太监说:“应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我出使没有完成使命,罪该赐死,但使臣你是哪一天从长安出发的呢?”那太监说:“我是从大梁派来的。”颜真卿大骂:“原来是叛贼派来的,怎么能称圣旨。”于是颜真卿被勒死,时年七十六岁。继位的曹王李皋听到这一消息,泪流满面,三军将士都为之痛哭,于是李皋向朝廷上表,陈述颜真卿的高风亮节。
1李希烈叛唐无非就是想谋权篡位,满足他的狼子野心和对权力金钱的欲望。
2他用“宰相”的权位引诱。
3颜真卿拒绝诱惑,不为所动。
4颜真卿威武不屈,以死明志千古恨的这种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学习。
1、李希烈叛唐的目的?
1李希烈叛唐无非就是想谋权篡位,满足他的狼子野心和对权力金钱的欲望。2他用“宰相”的权位引诱。3颜真卿拒绝诱惑,不为所动。4颜真卿威武不屈,以死明志千古恨的这种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李希烈为什么要叛乱
李希烈叛唐无非就是想谋权篡位,满足他的狼子野心和对权力金钱的欲望。 唐建中三年(782)十二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兴元元年(784)正月称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设置百官,以汴州为大梁府。李希烈称帝后,派部下杨峰赏赐陈少游和寿州刺史张建封,张建封却腰斩杨...
李希烈为什么叛唐
李希烈叛唐无非就是想谋权篡位,满足他的狼子野心和对权力金钱的欲望。
唐朝时期的将领李希烈为何会被部将陈仙奇毒死?
后来李希烈有病卧床,窦女乘机对陈仙奇的妻子说:“贼人李希烈虽然强大,但最终是要失败的,告诉仙奇,还是早寻后路唐德宗以李希烈为检校司空,兼任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李希烈拥兵三万驻扎许州,按兵不动,派李苣去与李纳结为唇齿,阴谋图取汴州。同时,传檄给李勉处借道。当时正遇...
李希烈叛唐的目的是什么
最终的目的当然是篡位…
李希烈人物简介
李希烈,辽西人,活跃于唐代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当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和魏博节度使田悦联手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掀起了反唐的叛乱。面对这一动荡,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接到了德宗的诏令,被授予南平郡王的封号,并担任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前去平叛。六月,李希烈率军挺进至随州,随州刺史刘长卿...
想知道大义凛然指的是谁?
大义凛然,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说的是颜真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唐德宗派颜真卿去汝州劝降。满朝官员都劝颜真卿不要去,但他却说:“国君命令不可违反。”毅然前往。见到李希烈,叛军将颜真卿团团围住,喊打喊杀声此起彼伏。颜真卿...
李希烈的相关介绍
李希烈乘机率所部三万人移居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市),声称派使者前往青州(治益都,今属山东)招谕李纳,实际暗与之勾结,又通告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令其做好准备,与李纳共同叛乱。此后,李希烈与河北三镇叛将来往频繁,在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叛唐称王后,李希烈也自封为建兴王、太尉...
唐朝藩镇将领李希烈简介:囚禁并杀害了名臣颜真卿
唐代宗以忻王李造为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唐德宗即位后升为淮宁军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勾结河北三镇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歼灭梁崇义部众,封南平郡王。建中三年(782年),李希烈联合王武俊、李纳、田悦、朱滔各自称王,公然反叛,囚禁名臣颜真卿,并将其杀害,翌年底占领汴州,自称皇帝...
安史之乱十大名将
9. 李希烈:唐朝将领李希烈,尽管在安史之乱期间并非主要将领,但其在战后的政治动荡中也扮演了角色。10. 刘仁恭:唐朝将领刘仁恭在安史之乱后继续服务于唐朝,对稳定国家局势发挥了作用。安史之乱不仅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而且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人口流离失所。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当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