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线词典

黄茅瘴点评

陆游《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译文】寒冷的西风裹挟着细雨呼啸而来,声音好像翻滚的波涛一样。恰好将八九月份的黄茅瘴洗尽。年龄老了,把人间的...

《双调水仙子归兴》元曲原文及译文
【原文】双调·水仙子·归兴(淡文章不到紫薇郎)张可久 淡文章不到紫薇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云莽莽冯公岭,浪淘淘扬子江,水远山长。【注释】归兴:归乡后的感触。淡文章:平淡浅薄的文章。紫薇郎:唐代对中书郎的别称,在此泛指文职高官。小根...

“南海黄茅瘴”的出处是哪里
“南海黄茅瘴”出自唐代徐彦若的《戏答成汭》。“南海黄茅瘴”全诗 《戏答成汭》唐代 徐彦若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作者简介(徐彦若)徐彦若(?-901年),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

“黄茅瘴色换朱颜”的出处是哪里
“黄茅瘴色换朱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黄茅瘴色换朱颜”全诗《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唐代 白居易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作者简...

黄茅瘴的意思是什么
黄茅瘴是古代对岭南地区秋季草木枯黄时出现瘴气现象的称呼,亦称“黄芒瘴”。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书中提到,在芒茅草枯黄的时节,瘴气盛行,这种现象在交州、广州等地尤为明显,当地人称之为黄茅瘴或黄芒瘴。唐代诗人徐彦若在其作品《戏答成汭》中也提到了“南海黄茅瘴”...

“酒洗黄茅瘴时雨”的出处是哪里
酒洗黄茅瘴时雨,啸驱碧落洞中云。高才何假江山助,未拟区区咏五君。作者简介(贺铸)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阵云冷压黄茅瘴”的出处是哪里
“阵云冷压黄茅瘴”出自宋代苏轼的《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阵云冷压黄茅瘴”全诗 《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宋代 苏轼 今年果起故将军,幽梦清诗信有神。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阵云冷压黄茅瘴,羽扇斜挥白葛巾。痛饮従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作者简介(...

黄茅瘴引证解释
"阵云冷压黄茅瘴,羽扇斜挥白葛巾",王十朋的注释中引用《通真子·瘴气论》解释说,岭南的瘴气分为两种,从仲春到仲夏是青草瘴,而从季夏到孟冬则是黄茅瘴。简而言之,黄茅瘴是岭南地区秋季特有的疾病之源,南唐陈陶的诗中也以"山妖水魅骑旋风,魇梦啮魂黄瘴中"来表达其恐怖和难以抵御。

黄茅瘴的结构黄茅瘴的结构是什么
黄茅瘴的结构是:黄(上中下结构)茅(上下结构)瘴(半包围结构)。拼音是:huángmáozhàng。注音是:ㄏㄨㄤ_ㄇㄠ_ㄓㄤ_。黄茅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我国岭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二、引证解释⒈亦称“黄芒瘴”。我国岭南在...

黄瘴释义
黄瘴,又称黄芒瘴,特指我国岭南地区在秋季草木枯黄之时所特有的瘴气现象。据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记载,当芒茅植物枯萎时,瘴气会大规模爆发,这是交广地区特有的现象,当地人称之为黄茅瘴或黄芒瘴。唐代徐彦若在《戏答成汭》一诗中提到的“南海黄茅瘴”,意味着即使面临这种恶劣环境,也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