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林五个规则
按照晶体结构的局部电中性要求,确定离子晶体中某一离子周围带异号电荷的离子数的规则。20世纪30年代初,L.C.鲍林提出以下五项规则:第一规则 在每一正离子周围形成一个负离子配位多面体(见离子配位多面体),正、负离子的距离取决于半径和,正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正、负离子的半径比。第二规则(电价...
诺贝尔奖“双料”获得者莱纳斯·卡尔·鲍林出生于1901年2月28日_百...
1901年2月28日,莱纳斯卡尔鲍林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他10多岁时开始显露对科学的兴趣——先收集昆虫,后收集矿物,并把它们做成标本分类。1914年,他自己设置了实验室,独自做大量的实验。后来,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养活自己,还要帮助家里。由于他对化学的独特兴趣,他担任俄勒冈农学院的化学教师...
莱纳斯·卡尔·鲍林学术贡献
莱纳斯·卡尔·鲍林在20世纪的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代,他提出了价键理论,彻底革新了人们对化学键的理解,1931年发表的理论被广泛引用,包括其1939年出版的《化学键的本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在不到30年内被引用超过16000次,至今仍影响深远。因此,鲍林在195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研究还...
鲍林规则鲍林第二规则
电价规则的核心内容可以表述为:“在稳定的离子晶体结构中,每个负离子的电荷数应等于或接近与其相邻正离子的静电键强度总和,偏差不超过1\/4价。”其中,静电键强度S由正离子数Z+和其配位数n决定,公式为S=Z+\/n。负离子电荷数Z则通过计算所有正离子的贡献得出,即Z=∑Si,也就是Z=∑(Zi+\/ni)...
张竭诚医学权威们与鲍林的最大争论
维生素C用量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鲍林提出,成人维生素C的适宜摄入量应在2.3~10克之间,并可增加至每天20克、30克或更多,认为这有助于抵抗病毒、对抗癌症、延缓衰老。他认为,摄入量应远高于当时规定的标准用量。因此,关于剂量的争议实质上反映了双方的核心分歧。在鲍林逝世前,美国的权威机构...
里纳斯·卡尔·鲍林贡献及成就
里纳斯·卡尔·鲍林是一位在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科学家。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领域。鲍林提出的电负性概念、原子轨道杂化理论以及价继学说,至今仍是结构化学中的应用最广泛理论之一。他也是量子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为确定DNA的双螺旋结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鲍林在结构化学的研究方面做出...
鲍林是怎么样为理想奋斗的?
鲍林在读中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尤其是化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学校有名的化学“尖子生”。1917年,鲍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俄勒冈国立学院化学工程系,他希望通过学习大学化学,最终实现自己当化学家的理想。但是,鲍林的家境很不好,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药剂师,母亲多病。家中经济收入微薄,居住...
鲍林是怎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呢?
鲍林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家,他在化学的多个领域都有过重大贡献。1954年,在他53岁那一年,鲍林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随后,事隔8年后,在1962年,鲍林又荣获了诺贝尔奖,这一次,他凭借自身崇高的国际声誉,因反对原子武器而摘取的是“和平奖”。此外,他还曾因为创立维生素C疗法,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
一统计吓一跳,原来诺奖大师提出的鲍林规则这么粗糙!准确性只有13%_百 ...
科学大师莱纳斯·鲍林因其在化学键和反对核弹测试的贡献而闻名,但他提出的鲍林规则在晶体化学领域的准确性却令人惊讶。尽管1928年他根据有限数据提出了5条判断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规则,包括半径比、化合价、共顶共棱共面、不同配位多面体连接和简约规则,但比利时鲁汶大学Geoffroy Hautier团队的研究揭示,...
鲍林博士有什么长寿秘诀
1966年,人们对于维生素C作用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基础量(日补充60毫克)可以预防维生素C缺乏症的观念上。当时美国化学家鲍林博士((Linus Pauling))敢为人先,率先提出了大剂量维生素C(500~1000毫克\/日)的新用法,下面来看看鲍林博士有什么长寿秘诀吧?在人们还只是知道补充最基础量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