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脉之秘:为什么说“蓟”是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地名?
如今这种野草虽已不多见,但名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实际上,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的时候,北方的燕国迁都于蓟城,“蓟”由此得名。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记载:“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这个地名延续...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赏析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
<<登幽州台歌>>的资料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陈子昂)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yīn dēng jì qiū,zuò qī shī yǐ zhì zhī。jì zhōng nán lú jū shì。yì yǒu xuān yuán zhī yí jī yě。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
蓟的组词是什么
蓟的组词有蓟丘、蓟门、幽蓟、蓟州、小蓟、大蓟、辽蓟等。蓟丘:亦作“蓟邱”。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蓟门:地名。在今河北省北平市德胜门外,旧时为边防要地,今则为燕京八景之一。幽蓟:幽州和蓟州的并称。蓟州:古代蓟州在天津市蓟州区。蓟州区古称渔阳,距今已2230余年,春秋时期称...
蓟门桥的由来?
蓟门桥命名 “蓟”、“蓟城”,是西周初年封国的名称,是文献记载北京最早的地名之一。考古证实,“蓟城”是以“蓟丘”命名的,殷商末年在北京的小山丘上发现植物“蓟”,然后命名了“蓟丘”,在“蓟丘”的基础上又命名了“蓟城”。“蓟门桥”的命名来源于附近“蓟丘”(土城)的清·乾隆御笔“蓟门...
蓟城是现在的什么城市
蓟城是现在的北京市。蓟城位于今北京城区的广安门内外一带,其地在秦代属于上谷郡,汉代为燕国国都,先后被称为蓟丘、蓟邑等。它是夏商周时期北方的一个古老方国的都城,也是北京地区有史可查的最早城市,对后世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的作品原文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1丁酉岁2,吾北征。出自蓟门3,历观燕之旧都4,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5、邹子6,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7。轩辕台8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9,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10...
登幽州台歌注释及译文
译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注释: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前人注谓又称蓟丘、燕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前:过去。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郭隗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郭隗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郭隗》作者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