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台高月如璧”的出处是哪里
“柏梁台高月如璧”出自明代阮自华的《乌栖曲二首》。“柏梁台高月如璧”全诗《乌栖曲二首》明代 阮自华霞帔云髻迎风立,柏梁台高月如璧。上阳花枝笑早春,瑶林琼树避玉人。《乌栖曲二首》阮自华 翻译、赏析和诗意《乌栖曲二首》是明代诗人阮自华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
柏梁台的意思柏梁台的意思是什么
柏梁台的词语解释是:1.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内。《三辅黄图·台榭》:“柏梁_,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_,在长安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__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太初中_灾。”2.泛指宫殿。明何景明《诸将入朝歌》之三:“_公陪...
柏梁台诗评价
柏梁台诗,作为七言歌行的开创之作,以其拙朴的风格而著称。其中,“日月星辰”一句,虽有和者,但不及王世贞的独到之处。这句诗引用了宗室的刘安国和京兆尹,以及内史的典故,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底蕴。接下来,“三辅盗贼天下危”、“盗起南山为民灾”两句,更是以强烈的谏言,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
拟行路难·君不见柏梁台作品鉴赏
根据曹道衡先生的研究,《行路难》的曲调起源于类似《挽歌》的悲凉歌曲(参见《中古文学史论文集·论鲍照诗歌的几个问题》)。实际上,这一观点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主题相吻合,这些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悲慨,包括这首作品在内。“君不见柏梁台,今日荒草丛生,昔日辉煌已成废墟;...
“柏梁台边鬼摇扇”的出处是哪里
“柏梁台边鬼摇扇”出自宋代艾性夫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柏梁台边鬼摇扇”全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宋代 艾性夫剑光沥尽文成血,野鸟啼堕楼居月。茂陵玉碗土花青,不注天浆餐玉屑。金仙百尺寒亭亭,千人万人挽不行。委身只识秋风客,肯与汉贼求长生。柏梁台边鬼摇扇,露盘惊破铜花片。孤瞠...
“旧爱柏梁台”的出处是哪里
“旧爱柏梁台”出自唐代徐惠的《长门怨》。“旧爱柏梁台”全诗《长门怨》唐代 徐惠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作者简介(徐惠)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今长兴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
柏梁台"柏梁"的诗
崔湜和郑愔分别以"两司谬忝"和"礼乐铨管",表达了对自己职责的谦逊态度,赵彦昭则以"陈师振旅清九垓",描绘了军队的威武与胜利的景象。李适以"欣承顾问侍天杯",表达了对皇上的敬仰和忠诚,苏颋以"衔恩献寿柏梁台",献上寿诗,表达对中宗的深深祝福。卢藏用以"黄缣青简奉康哉",表达对国家安康...
柏梁台诗真伪之争
对于《柏梁台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人们对该诗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学术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一种认为《柏梁台诗》不伪,另一种认定其诗为伪作。顾炎武观点柏梁台诗伪作问题是清初学者顾炎武(1613-1682)开始提出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汉武《柏梁台诗》本出《...
柏梁台历史背景
据当地村民透露,考古专家经过细致的探测发现,这座夯土台紧邻未央宫的西宫墙,与西城墙仅相隔30米。历经两千年的风雨剥蚀,夯土台的层次依然清晰可见。令人惊奇的是,在台西北角,一个斜穿的空洞赫然在目,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关于魏明帝拆取柏梁台铜柱承露盘的壮举,那一段历史充满了戏剧...
柏梁台的历史记载
《三辅黄图》卷五中记载:“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长安志》引《庙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汉书》有“未央宫柏梁台”的记述。由此专家推测,柏梁台可能在直城门大街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