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邓太后专权时的所作所为都有哪些?

东汉,邓太后权势不亚于吕雉,为何最终家族被灭门?

主要还是邓太后太过于贪图握在手中的权力,为了能够铲除异己,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很多为国为民的大臣因为仗义执言被杀害,她的所作所为也就引起了当今皇帝对她的不满,在终于等到邓太后崩逝之后,皇上便直接把邓太后背后的整个家族全部灭掉了。



其实这位邓太后在刚开始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先帝走得早,加上太子年幼,郑绥便以太后的身份来管理朝政。可是不想太子即位没多久便驾崩了,无奈之下郑绥只得要册立刘祜为新帝,可即便新帝即位,她仍然没有放下她手中的权力,仍旧继续管理朝政,不得不说的是,在邓太后管理朝政的这段时间里,她发布了很多对百姓非常有益的政策,在战事方面更是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局势。

可能是权力的魅力太过有诱惑力,邓太后并不想放弃自己手中的政权,而此时朝廷中已经有很多人希望邓太后能够放权,让皇帝一人独掌朝政,此时的邓太后已经变得越加疯狂起来,她开始大肆暗杀那些与她作对的朝廷大臣,里面最著名的一个便是杜根,他侥幸从邓太后的手中逃脱,并找了一个地方隐藏隐姓埋名的生活着,最终还是在邓太后死后,才重新回到朝廷里当官。

其实除去后来她做的错事来看,邓太后其实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女性,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为百姓安居乐业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西周的宫廷,称为

.东汉邓太后在宫廷开设 幼机构尚未制度化、社会化。

【东汉邓太后专权时的所作所为】:

她在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临朝执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职,掌握大权。执政期间,崇尚宽简,不事奢华。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又使其兄荐举杨震等人。建光元年(121年)死。同年,安帝与宦官李闰合谋,诛灭邓氏。
公元105年,和帝死去,皇后邓绥与其兄邓骘立刚生下百余日的少子为帝,是为殇帝。邓绥即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邓太后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16岁入宫后,于永元十四年被和帝立为皇后。和帝在世时,她表现得十分恭谨,还故意不让邓氏外戚入居高位,和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①。殇帝继位后,她立即封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邓骘的兄弟邓悝为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为侍中。延平元年(公元106年),继位不到一年的殇帝夭亡,为继续维持母后临朝、把持朝政的局面,邓太后与邓骘兄弟定策,立清河王之子、年仅13岁的刘祜为帝,是为安帝。安帝继位后,邓太后依旧临朝听政, 号令自出 ,并加封邓骘为上蔡侯、邓悝为叶侯、邓弘为西平侯、邓阊为西华侯,食邑各万户,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又拜邓骘为大将军辅政。为临朝听政,邓太后虽然依靠邓氏外戚,却吸取了窦氏外戚倾覆的教训,注意避免邓氏势力的扩大。她曾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和南阳太守,要求他们严格管束邓氏姻戚和宾客,如有犯法, 勿相容护,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 ②。邓氏外戚 追观前世(外戚)倾覆之诫 , 犹有庶几戒惧之情,经常 母子兄弟,内相敕厉,冀以端悫畏慎,一心奉戴 ,以求 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基于这种心理,邓骘在被封为上蔡侯时便再三上书辞让不受,表示 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 ③。邓骘之子邓凤曾私受中郎将任尚马匹,后来任尚犯法坐官,邓骘主动将妻子及邓凤送官请罪。其母亲于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去世后,邓骘卸任回乡守孝。期满回京后,诏令恢复官职继续辅政,经屡次辞让,同意其不任官职,仅为奉朝请④。   
另据吏书记载,邓太后临朝听政以后, 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①,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地主豪强继续疯狂地兼并土地,致使流民问题更加严重。邓太后继续执行明帝以来的一贯政策,不断假民公田和赈济灾民,并数次免除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田租、赋役。她还曾数次诏减后宫费用,邓骘也比较注意罢力役,崇节俭。邓太后还注意平理刑狱,殇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就各地官吏不执行历年赦免罪囚命令一事,下诏重申 皆复为平民 ②;在其临朝听政的16年期间,曾六次大赦天下;她曾亲录囚徒,平反冤案, 理出死罪三十六人,耐罪八十人,其余减罪死右趾已下至司寇 ③。这些措施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临朝听政后期 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的记载也多为溢美之辞,但毕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确实有所缓和。
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太后死去。邓太后在世时,安帝乳母王圣、宦官李闰、江京就在安帝面前诬奏邓悝、邓弘、邓阊等欲废安帝,改立平原王刘得。安帝又气又惧,却也无可奈何。邓太后刚刚死去,安帝便立即下令将邓氏宗族免官,遣归故郡,邓骘也被抄没家产田宅,免去特进、奉朝请,遣回封国。邓骘父子及宗族其他五人皆被迫自杀。江京因迎安帝入京和诛除邓氏有功,被封为都乡侯兼大长秋,食邑三百户,王圣被封为野王君。江京还与李闰一起被提升为中常侍。二人与宦官樊丰、刘安、陈达以及乳母王圣及其女伯荣把持朝政, 扇动内外,竞为侈虐 ,④他们 属托州郡,倾动大臣。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来海内贪污之人,受其货赂,至有臧锢弃世之徒复得显用 ①。安帝曾数次派宦官及乳母王圣之女伯荣前往甘陵扫墓,他们 负宠骄蹇 , 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 , 侔与人主.地主官吏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 征役无度,老弱相随,动有万计 ②。一些官吏也竟相阿附宦官,他们甚至 邪谄自媚 ,赂遗仆从 ③,如侍中周广、谢恽便与中常侍樊丰 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他们甚至伪造诏书,征调司农钱谷、木材,为自己建造家舍、园池、庐观,役费无数。为了顺利地把持朝政,江京等宦官还勾结帝舅大将军耿宝、皇后兄大鸿胪阎显等外戚。

关于东汉和熹邓皇后邓绥的故事?
邓太后所派遣的是邓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报自己为中大人。邓康知道后,责骂她说:“你是我们家出去的婢女,你敢于这样吗?”婢女发怒,还说邓康诈言称病出言不逊。邓太后便免去邓康的官职,遣送归国,且除去他的宗籍。由于邓绥的约束教育,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她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人家贿赂,事情被揭露出来后...

大汗时期哪个皇帝的太后是邓太后
在邓太后的辅佐下,汉和帝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邓太后深谙治国之道,她的政治手腕和智慧深受后人称赞。邓太后不仅是一位贤后,还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政治家。她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个人私利动摇国家根基。在汉和帝病重时,邓太后更是尽心尽力,为汉和帝寻找合适的继承人,确保国家的稳定。汉和帝...

邓绥的名声如何?她是如何扭转东汉危机的?
这样的名声使得吕雉尽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却并不为人熟知,大家更多认识到的是她的狠辣残忍。汉朝还有一位女政治家,临朝称制掌握国家大权,但是她的名声却比吕雉要好得多。此人就是东汉的邓太后邓绥。邓绥出身名门,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就是那位向汉光武帝进献“图天下策”,云台二十八将之...

东汉邓太后
东汉历史上六位听政皇太后,除了末位何太后是被权臣董卓所杀外,前五位及其家族无一不印证了这一规律。守边界的邓太后 但在这五位太后中,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第二位听政太后邓绥。邓绥被后代史学家认为是听政皇太后中的佼佼者。连《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都高度肯定了邓太后。因为邓太后执政期间,...

“望门投止思张俭”的出处是哪里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⑵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

本是普通宫女的邓绥,是如何掌握东汉政权的?
和帝去世后,邓后迎回养于民间、年方百日的和帝之幼子刘隆即位,是为汉殇帝。殇帝即位后,邓后临朝听政,以太后的名义下诏书,有时还自称朕。这时的邓太后,已经成为东汉国家的实质上的掌权人。不到一年,殇帝夭死。邓太后先立13岁的汉章帝之孙刘祜为汉和帝之后嗣,再立其为帝,是为汉安帝。

东汉历史上为何频频出现后宫干政?
阎皇后十分敬重邓太后,在看到她专权的举措后,便开始大力效仿邓太后的所作所为。为使自己的地位不被他人撼动,阎皇后利用自己的皇后身份,不断重用外戚,扩张自己的势力。延光四年,安帝携阎皇后巡视天下时,不幸驾崩于途。但阎皇后及其兄弟以及江京、樊丰等人却谎称安帝病重,至晚才将安帝驾崩之丧昭告...

邓绥有哪些功绩?她去世后,邓氏族人的命运如何?
邓绥熟读历史,知道“外戚为祸”之事,所以对族人的管束极为严格,邓氏兄弟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这个时候的邓太后,声誉很高也很得民心,受到了拥护。后世对她评价颇高,称她为优秀的,著名的女政治家。刘隆不足一岁夭折为汉殇帝。邓绥迅速把在京城的原废太子刘庆的儿子12岁的刘祜招进宫,立为帝。

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皇后邓绥是怎样的一个人
元初四年(117),京师及十郡国霖雨致灾,邓太后以安帝的名义下诏说:“夫霖雨者,人怨之所致,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乡吏因公生奸,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显明其罚。”邓绥将天灾与民怨联系起来,以此表明朝廷政治吏治的决心。邓太后执政期间,东汉的自然经济在数次天灾中逐渐恢复,邓绥带领...

邓绥:东汉著名女政治家,她为历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121年,在桃花刚含苞吐蕊的季节,最喜欢桃花的邓太后,却没等到桃花绽放的那一天,就因操劳过度,吐血崩逝了,享年40岁。汉安帝如亲生母亲去世般悲痛,为她上谥号“和熹”,和汉和帝合葬于慎陵。作为东汉时期的政治女强人,邓绥的存在,为历史增添了一抹亮色。她不需要像女皇武则天那样,刻意为自己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