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扩展资料: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1、1900年—1911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开始了侵华战争,战争持续了近一年时间,1901年9月7日,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便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2、1911年—1924年:资本主义时期。1911年,由孙中山带领的革命党人开始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探索。
3、1924年—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4、1927—1937年:国共内战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下曾经取得很大胜利。
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后遭到失败。
蒋介石集团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攫取了全国性政权,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代表帝国主义和中国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中国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领导人民继续战斗,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时期。
5、1945年:解放战争。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
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占领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共内战
1900年,在清廷的默许之下义和团在京畿地区实力大增,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甚至攻入天津租界。
很快,义和团的排洋运动一发而不可收拾,并对西方列强驻京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当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取缔义和团。
而作为晚清实际掌权人的慈禧,之所以对义和团激进的排洋运动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慈禧误认为洋人要归政光绪帝,架空她的实际权力,于是,不惜铤而走险的慈禧在义和团与西方列强爆发了激烈的武力冲突后,索性下诏宣布对十一国宣战。
慈禧
当年6月,八国联军自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势如破竹拿下天津剑指北京城,西太后慈禧在慌乱中携光绪帝等朝中勋贵仓惶逃往西安避难,史称“太后西狩”。
自大沽口登陆到帝都北京城的陷落,八国联军的2万人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风卷残云般地扫荡了堂堂一国之都。
姑且不论清军军纪涣散、武器落后和战法陈旧等客观实在的因素,光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一票“带路党”的奇葩表现,就足以令固若金汤的北京城不攻自破。
八国联军蜡像
根据晚清《时务报》创始人汪康年在其笔记中记述:
“联军将至,驻通州之将领惧,顾无计遁,皖人方长孺者,将领之至戚也,愿代任斯职,大喜,遂弃军去。方领军则奸掠极无状,居民恨甚,洋兵将至,咸赴诉,乃围而歼之,无一人得逸者。”
也就是说,驻守通州的清军听说八国联军马上要打来了,清军将领方长孺率军对当地老百姓劫掠一番后扬长而去,八国联军打来后,被劫掠的百姓们视洋人为大救星,纷纷向八国联军告状,并亲自带路攻破了清兵大营。
八国联军焚毁的圆明园
如果说清军抢劫本国百姓,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真实写照,那么,在汪康年的另一份日记中就曾说道:
“或告余庚子联军既入,有拳匪余孽匿翠微(山),居焰光(寺)者居多,灵光(寺)次之。拳匪无所得食,则以近村富人韩姓至,勒出万金。韩请减,不许,竟杀之。韩之妻子拟控诸所司,知不可恃。或曰迳入城控诸洋人较佳,则果以兵队至寺前,匪犹高卧未知也。闻枪声一排,乃惊起,仓皇出御,尽被杀。”
翻译成当今白话即义和团余孽躲在了北京翠微山和焰光寺里,由于衣食无着,拳匪们敲诈勒索一户韩姓人家巨额钱财,韩姓富人请求减轻敲诈数额,拳匪二话不说杀掉了韩姓富人,死者的妻子很清楚向当地官府告状,拳匪们不会得到任何惩处,于是死者之妻径直跑到了北京城里向洋人控诉,洋枪队立马赶到了拳匪盘踞的地方将残余匪徒全部杀光。
推着小车给八国联军运输炮弹的大清百姓
从汪康年记载的两个桥段来分析,百姓们选择信赖大举侵华的洋人而不是清政府,很大原因在于清廷的腐败已经烂透到根子上了,百姓们在无助和绝望之下,不得不铤而走险投靠侵略者八国联军。
如果说以上两起百姓替侵略者八国联军做“汉奸”,实在是出于清廷太过于腐朽不堪而无路可走的选择,那么,在曾担任侵华联军的谍报部情报官宝复礼的《京津随军记》中就记载了不少中国人不遗余力的帮着洋人狠打同胞、亮瞎双眼的轶事。
给八国联军运输弹药的清朝子民
在《京津随军记》中宝复礼记载着:
“一个时期,当租界陷于危险绝望的关头,由于射来的炮弹用的是无烟火药,因此找不到炮位。有两个人,一个是年老的中国人,另一位是他的儿子,自告奋勇去城里侦察大炮的位置,然后回来报告。另外两个人,通过义和团防线到大沽去把我们的急迫要求报告给海军司令们。
一个被捉着投入了海河,另一个也再没有回来。五十个中国人,为英国十二磅海军大炮运送炮弹,他们把大炮从一个炮位拖到另一个更有利的炮位,有两次,在敌人重炮轰击之下,炮弹在他们的头上飞过,枪弹在他们的周围嘶鸣,而他们却勇敢地继续着他们的工作,冷静地听从指挥,象是一些毫不怕死的人......”
帮着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的百姓
民众为什么要帮着作为侵略者的八国联军打自己人?英国人宝复礼并没有在日记中给出答案,不过,八国联军侵华时,很多大清子民甘愿充当列强侵华的“急先锋”。
不光是腐朽的清廷迫使他们不惜依靠侵略者来稳住既得利益,甚至更为严重的是,外敌来犯时,给洋人扶梯子结伙攻打紫禁城的;站在北京护城河边充当吃瓜群众观战的;跟侵略者笑脸相迎拍照的;甚至推着独轮车主动帮列强运输炮弹的等等,一派荒谬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明明是自己的母国遭到外敌的侵犯,到头来却落得个比侵略者还欢天喜地,大清子民的反常举动让列强们困惑不已,当有列强询问买办中华子民为什么会这样憎恨清廷?
“带路党”给八国联军扶梯子
有识之士给出了“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精辟论述,当然,这是谣传甚广的历史桥段,不过,说这话的实锤是出自国学大师梁启超之口。
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讲到:
“今我中国国土云者,一家之私产也;国际(即交涉事件)云者,一家之私事也;国难云者,一家之私祸也;国耻云者,一家之私辱也。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以之与前此国家竞争之世界相遇,或犹可以图存,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
清朝百姓与沙俄军官合影,注意表情,面带微笑
在身为站在时代前沿,曾组织过维新变法的大儒梁启超看来,大清朝沦落成了“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的千夫唾弃的尴尬局面,更深层次的在于满清独断专行的“家天下”将所有国事全部大包大揽了过去,民众则被排斥在了共商国是的资格之外。
就梁启超的看法来分析,他的见解确实是一语中的。自1644年满清自入关以来,顺治帝为保障本民族的独立性而不被汉化,下诏实施满汉隔离,他在诏书中说:
“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
八国联军渡过护城河,吃瓜群众在看戏
顺治的一纸诏令很快令原先居住在北京内城的汉族百姓流离失所,广大的汉人被驱赶到了外城,甚至更远地区,帝都北京实施了“样本工程”后,顺治帝趁机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满城”,实施满汉隔离的政策。
不光是居住上清廷采取满汉严防死守的态度,婚姻上清朝就更是严格执行了满汉不通婚的原则,甚至旗人家庭每月可以领到朝廷固定的粮米和银子,八旗子弟200多年来,成为享受着政治、经济特权的“食利阶层”,而最终在汉化的洪流冲击之下,满清无法抵御强悍的文明同化,到末了也是被裹挟到了浩瀚的汉化河流之中。
因此,满清与其说是像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那样积极投入到先进的汉文明行列,倒不如说是没有抵挡住气势汤汤的汉文明而被同化。
八国联军军官合影
但无论如何,满清的汉化终归是历史的选择,并非清王朝统治者的主动归化。
也正是因为清王朝的这种民族隔离政策、文化禁锢氛围和严重的愚民政策,大清子民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由“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逐渐转变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心态。
以至于鲁迅东渡日本求学之际,发现当中国留学生观看日俄战争影片中,当观赏到日本人砍下中国人头颅这段电影时,作为清廷派遣的留学生,不仅没有对同胞流露出分毫怜悯之心,反而纷纷拍手称快。
战火中遭八国联军毁坏的城楼
国人思想麻木至此,医人之病焉能医好一国之病?鲁迅先生正是在这种国弱民愚的情况下,果断弃医从文,从此开启了一代启迪国人思想的宗室之路。
故此,归纳总结起来,清朝的灭亡仅仅从人心向背来看,大清的子民们早就抛弃了这个“兼容性能”存在缺憾的朝代,秉持对自由的向往和幸福的追求为目标,开足了马力飞奔而去,当洋人的一声炮响打来,终结清王朝丧钟的却是共和时代的新纪元。
参考资料:《京津随军记》、《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清史稿》等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是西方国家一直不满足于小小的特权,他们最终目的是想要瓜分中国。反观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排外派对于洋人深恶痛绝,对于洋人得寸进尺的要求更是气愤,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对大清帝国发动了武装侵略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个国家和民族存亡之际,许多中国人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不仅有人当八国联军的向导,还有人给外国人运送武器弹药,为什么这些中国人在当时甘愿当“汉奸”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的就是百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如果统治者昏庸无能,百姓就会联合推翻他的统治。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清政府,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这其中不仅有极多的特权条例,还需要给帝国主义国家赔付大量的白银,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没有了康熙盛世的荣光,国库里的银子也在乾隆下江南的巨大花销后所剩无几,面对巨额赔款没有办法的清政府只能够横征暴税,所以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 ”,国家尚且不知道体恤民力,百姓的心中有怎么会有国家的概念呢?所以不能够怪当时的百姓不帮助清政府,只能说是清政府自作自受。
这并不是笑话,而是当时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时驻守通州的清军得到八国联军就要攻来的消息,火速将当地百姓的财富洗劫一空,八国联军来到之后并没有攻击当地百姓,而愤怒的百姓纷纷充当向导,急于让八国联军攻击清军大营,对于清政府的厌恶之情可见一斑。这个小故事也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烂掉了骨子里,不是洋务运动“修剪枝叶”可以拯救的。当时的百姓在无助和绝望之下,不得不铤而走险投靠侵略者八国联军。
所以从百姓投靠洋人,可以看出当时百姓对于清政府的厌恶,不然谁又会甘愿当“汉奸”?毕竟清朝人奉行儒家思想,礼义廉耻他们也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他们也是不得已为之。
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因为哪5个字被吓得西逃?
当时的慈禧太后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也就是说,这个亏吃了也就吃了。1900年,慈禧太后已经掌握了大清最高的权力,可是洋人却对她并不买账,慈禧有心废了光绪皇帝,重新立溥伟为保庆皇帝,可是洋人却根本就不给慈禧面子,换句话来说,洋人根本就不买慈禧的账,你爱立保庆皇帝那是你的自由,我们洋人承不...
请教一些关于李鸿章的细节问题
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黄尘烈风中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望电报如饥渴”,虽然大清国于1900年夏天发生的巨祸是由慈禧一手酿成,但李鸿章必须在联军的追究面前维护住慈禧的权力,他只有日复一日地“竭力磋磨”——— “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
我要清朝与八国联军之战全过程,好的追50分
1900年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刚调入京的清兵甘军所杀。至6月15日,军机处曾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6月16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亦曾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不料到了翌日(6月17日)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时还要求她归政于光绪的情报。於是慈禧态度作出...
化学战的化学战战例
因此加速了战争的胜利。据此推测,毒气弹首次使用是在南非。在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为“制裁中国”,英国将在南非战场上使用的“列低炮”运往天津战场。7月10日,英舰“阿尔及灵”号运载着两门列低炮抵津投入作战。这种列低炮炮弹炸处,绿烟四散,百码?1码=0.9144米?之内,人畜闻之即死。天津...
八国联军使用过毒气弹吗
“根据史料的记载所描述的情形,八国联军炮弹冒出的这种‘绿气’极有可能就是‘氯气’。”程鹏教授分析,“也许洋人使用的炮弹释放出来的氯气浓度极高,人吸入这种气体,马上就会窒息而死。”记者在有关史料中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4月,德军飞机向英、法联军投下氯气,落地后,腾起团团...
洋务运动惊天动地,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中央: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经过是怎样的?
帝国主义的种种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认识到,依靠软弱媚外的清政府,不可能抵御帝国主义的瓜分和侵略,只有自己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才能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民族的生存。“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至1900年间,山东、直隶等省爆发声势浩大的...
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 为什么要入侵中国?八国联军有哪八国?
1、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清朝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的八国联合军队。2、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原因:八国联军对清朝宣战的原因...
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主力是哪国?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遏止义和团“非法”活动。但清政府未回应。最终,各国以镇压义和团为名组成联军,悍然发起侵华战争,以瓜分掠夺大清。北京城破,人间地狱 八国联军于1900年6月初成立,不到两个月,于8.14日攻入北京城。而此时的大清统治者慈禧携带光绪等大臣逃入...
李鸿章从德国引进的克虏伯大炮有多牛?
1937年9月,厦门受到日军的进攻,胡里山炮台上配备的克虏伯大炮一声怒吼,仅一发炮弹,即将载有大量日军的巡洋舰"若竹"号击沉,船上日军士兵被全部歼灭。日军惊慌之下连忙撤退,厦门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时克虏伯大炮服役已经达67年之久,可见它的质量之好。从李鸿章引进克虏伯大炮,并大量装备海防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