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太公不用周礼而用殷商文明治理齐国?

为什么姜太公不用周礼而用殷商文明治理齐国?

姜太公不用周礼而用殷商文明治理齐国是入乡随俗的表现。周礼在鲁国十分受尊崇,因为鲁国是周王朝的后裔,而齐国没有这种文化传统,因此姜太公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当地人的习俗,采取了灵活的、因地制宜的治理政策,如此更能发挥治国方略的积极作用,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有利于巩固统治。

殷商文明与周礼的主要不同就是对规范的严格性。周礼十分强调规范,如嫡长子继承制不能被打破等,而殷商文明对这种所谓规范的打破的态度表现的很平常。
姜太公治理齐国十分为人称道,他制定了“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方针,广泛团结各部族,发展工商业,为后来齐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姜子牙本人在历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太平御览》、《封神演义》等书中被神化,被看作一位全知全能的人物。

周王朝灭商之后,根据功劳分封诸侯,而姜太公姜子牙这个时候也因功劳分封到了齐国,封神榜说姜太公本来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好的位置,最后被别人给占了,呵呵,最后周武王觉得太对不起姜子牙就封姜子牙为齐国的国君,要让姜子牙享尽齐人之福,齐人之福这个成语就是来自于这里!

姜子牙分封到了齐国,就去治理齐国了!离开了周王朝,周武王还大肆的分封了各个姬姓诸侯国,这也是姬姓为万姓之祖的根源之一,后来就慢慢的以国家为姓!
由于姜子牙到了齐国治理齐国,就不在辅政了!
周公旦善理政务及治民,仅从《逸周书》所记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所定殷旧地新政规定看,周公日确实为内政管理高手。那一套详细严宻的监督控制新规,把顽民地区的管理系统网格化,宻不透风。再从分封诸侯时给各国所定"僵索"看,没有超群管理能力是提不出的。为什么前几年把周总理比之周公,道理也在此。
周公旦的方法与周武王一致,要重用自己的亲人,而姜子牙则是重用贤人。所以武王把鲁地封给周公旦后,他并没有前往封地,而是安排他的长子伯禽前往鲁国受封,他自己则继续留在了镐京辅政。包括后来成王继位以后他还做了一段时间的摄政王,这既是武王的心愿,也是周公旦本人的想法。

在这些辅政大臣中,周公旦地位最高,太公望次之,论才能,两人可能不相上下,但是论血缘,周公旦是真正的周王室子弟,而姜太公只是外戚,自然不可能居于领导地位。我们简单打个比方,在一个大家族中,如果家主去世,留下的继承人年幼,那么幼主的叔叔们就会在大事上给侄子拿主意,而幼主的外公则只能给点建议,到底是外人,不可能真正插手外孙家的事情。
所以周公旦为主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但是周公旦摄政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周武王虽然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周公旦,但也只是让他辅政,而不是摄政,因此在周公旦决定“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阻力。
这个阻力最开始来源于周公旦的三哥和五弟。周武王封邦建国的时候,将帝辛的儿子武庚也进行了分封,在殷商原来的地方划了三分之一给武庚,另三分之二给了三弟管叔和五弟蔡叔,管叔和蔡叔的任务就是监视武庚,但是这三个人却在成王继位后勾结在一起了。原因就是管叔作为哥哥不满周公旦摄政,他散布谣言说周公旦想要取代成王。
武王伐纣功成于公元前1046年,克殷三年之后,前1043年,姬发就驾崩了。此时姜子牙已就封国。我在一篇文章中想像过,姜尚的这条路充满了艰辛:本身他年纪已大,加之林深难行,视野所及,尽是狼虫虎豹与原始森林。

西岐(今宝鸡岐山县)到营丘(今山东临淄)有多远,地图可以查到。因此姜尚的赴国之路,最快得半年左右,最慢得一至两年。而且就算姜子牙半年就到了营丘,他还要马上面临三个问题:一是莱人争国;二是修缮城池;三是送子就国。这一番折腾下来后,差不多也得两三年光阴。
现在听说天子驾崩,姜尚又得花小半年工夫赶回西岐去,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还没奔着丧,就先把自己奔没了。

齐长城

关于姜太公,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封神榜的缘故。但真实的姜太公并不是如《封神榜》中那样偶然和周文王相识,也并非如《史记》所记载的传说。实际上,周文王的祖父娶的正是姜姓女子,因此姜太公应该是在季历这一辈的人,是周文王的舅父辈,周武王的祖舅父辈,因此才被称呼为太公。

公元前1046年,武王击败帝辛后,姜太公被封在吕。吕这个封地不是在现在的山东,而是在现在河南南阳市附近。因为当时虽然周武王击败了帝辛,但殷国还存在,势力也大,并且殷人也不服周国,因此周武王封姜太公在吕,和周公旦的鲁、管叔的管、蔡叔的蔡等一起构成周国防卫殷国的防线。

公元前1035年,周成王成年,正式亲征,于当年发动攻打山东嬴姓大国的战争。公元前1034,周公旦和姜太公一起平定山东,灭了奄国、薄姑国、逢国等。应该是于当年,周成王把原奄国赐封给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把薄姑国赐封给姜太公。

根据《史记》记载,姜太公到齐国国都营丘后,“?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在《史记鲁世家》得到验证:“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简礼从俗,就意味着姜太公接受了原薄姑国的殷商文明并以此来治国。

在CCTV关于2009年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家庄M18号墓葬中所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铭文:“厥祖甲齐公”。北京大学的李伯谦和清华大学的李学勤都认为,所谓的“祖甲齐公”就是齐国开创者姜太公。

那么现在来看看,在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之前,齐国国家的名号:

第一代:祖甲齐公(齐甲公):姜太公;

第二代:齐丁公:吕?常?/p>

第三代:齐乙公,得;

第四代:齐癸公,慈母;

第五代:齐哀公,不辰。

在举例几个商朝帝号来做比对: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己、祖庚、祖甲、廪辛、庚(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武庚等。

齐国前四代国君和商朝帝号都一样是采用天干地支。这就在事实上表明了姜太公是采用殷商文明来治理齐国,而不是采用周礼来治理。

从公元前1034年姜太公被封建国到公元前863年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齐国采用殷商文明治国171年而被中断。

Rolfmueller所复原的齐国国都临淄模型

为什么被中断呢?或者说为什么周夷王为什么烹杀齐哀公呢?根据在山东淄博市高青县陈家庄墓葬中所发现的祭天祭坛来看,应该是齐哀公由于170年的殷商文化影响,想要和周分庭抗礼,独立于西周之外。但这个计划被纪侯所发觉,并告诉了周夷王。于是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并派遣将军引掌管齐国军事,立齐哀公的异母弟静为齐胡公。

齐胡公由于在营丘统治不稳,于是迁都到原薄姑国国都薄姑。齐哀公的同母弟山,率领营丘人攻打并杀死齐胡公,自立为君,并把国都从薄姑迁移到临?(现山东淄博市东北),是为齐献公。

迁都路线见下图

右下方点是原齐国都营丘中间点是临?左上方点是薄姑

最后,为什么姜太公不用周礼而用殷商文明来治理齐国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是在当时殷商文明的东夷国之中,是周分封国的最前线,如果不顺纳薄姑人的习惯而强行用周礼治理,不用几年,齐国就是不被灭国,也会体无完肤。

《史记齐太公世家》上两次记载表明了齐国极其需要稳定:一、“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周成王授予姜太公征伐之权,其实就是让他去攻打周边对周依然不服的东夷嬴姓国家――可如果齐国国内不稳,谈何攻打?

二、“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姜太公刚从河南南阳迁移到山东昌乐,嬴姓莱国就发兵攻打齐国,企图趁齐国根基未稳就灭了它。

玖巧仔所制作的春秋时期各国地图

因此综合上述两点记载,姜太公采用殷商文明治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迅速安抚薄姑人的反抗,使得齐国稳定和生存;二是能够降低周边嬴姓国家的仇恨度,减少嬴姓国家对齐国的攻打。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鲁国可以采用周礼来治理呢?原因有二:一、奄国被周成王击败后,“残奄”,即逼迁大部分奄国人,加上部分奄国人南迁,奄国所留的人口不是很多;二、鲁国并不是处在嬴姓国家的前线,因为有齐国在前方拉仇恨,自己在后方乐得逍遥。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太公辅政?
答:这其实是权力的明升暗降。前期的姜太公在地方上权利不大,不至于到三监之乱,淮夷起义,才授予他挞伐诸侯的权利。其次把姜太公封到齐地,其实有庞大的军事计策意义,处理东夷问题和把守商朝遗民,在那时看来只需姜太公能胜任这一项困难的使命。周灭商时,商朝的主力军队都在和东夷人打仗。商朝人都没...

年迈的姜太公是为什么能被周文王所用的?
答:“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古话相信在中国算是家喻户晓的名言了。尤其是电视的《封神演义》火爆播出之后,大家对这句古话更加理解了,电视剧把姜太公给神化了,其实历史上也没有那么厉害,他也不会神鬼之术。但是为什么年迈的姜太公能被周文王所用的?其实是有典故的,历史上记载是有一天周文王...

姜子牙是如何对待殷商遗民的
答: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亲会觉得不这太像姜子牙说的话吧,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给人感觉姜子牙是那种特别超脱的人,怎么会出这样的昏庸残忍的主意呢?而且看《封神榜》、《封神演义》等影视剧,里面的姜子牙是那种能力特别强,但却特别平易近人的人。但事实上,我认为姜子牙之所以劝周武王把殷商...

姜子牙为何又被称为太公望?
答: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公元前1015),本名吕尚,姓姜,字子牙。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为什么会被称为太公望呢?太公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就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才会这么称呼吧。那么姜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是不是因为年龄大的原因,还是有其他...

姜太公为什么会因为姜姓墓出土的华夏第一砖而被拉下神坛?
答:并且经过时间推算,姜太公于公元前1017年去世,这时正是周康王,而这个墓葬群却是殷商时期就有,那么就证明姜子牙绝非普通人,而是出身大家族,而那些宰牛糊口,朝歌废屠,钓鱼之说可能就是民间传闻,真实性存疑。并且《鬼谷子》,《孙子兵法》也表明过姜太公绝非普通人,而《炎黄源流史》的讲述更容易被...

周武王分列国时为什么要给殷商分一个宋国,并且爵位还高于姜太公的齐国...
答:因为古代崇尚禅让制,对先朝虽然取而代之但仍报尊崇的态度

姜子牙是什么人 姜太公
答:姜太公,即姜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并建立诸侯国吕国。为吕...

姜太公祠基本介绍
答:姜太公祠属于淄博考古遗迹的著名旅游去。姜太公祠位于临淄城区,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太公祠是一组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周文王访贤遇到姜太公,遂请回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周武王继位又尊称师尚父。姜太公辅佐周王朝灭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齐国.太公...

历史上真的有姜子牙吗?姜子牙生于哪个朝代?
答:”晋代学者张华的《博物志》中则有更确切的记载,曰:“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明确指出了姜子牙的故里为东海之滨东吕乡东吕里。相传,姜子牙早年之时为实现胸中抱负曾到殷商做官。因见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认为不可辅佐,便挂印而去。姜子牙之后便长时间的周游列国...

周武王死后为何要周公却不是姜太公辅佐政治呢?
答:在这些辅政大臣中,周公旦地位最高,太公望次之,论才能,两人可能不相上下,但是论血缘,周公旦是真正的周王室子弟,而姜太公只是外戚,自然不可能居于领导地位。我们简单打个比方,在一个大家族中,如果家主去世,留下的继承人年幼,那么幼主的叔叔们就会在大事上给侄子拿主意,而幼主的外公则只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