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分别约占百分之七点四和百分之七点一
即墨梁、梅、白、安四姓的来历
居住在即墨鳌山卫镇、温泉镇、龙泉镇的梁、梅、白、安(安已迁至胶州)四姓是同宗。现将这段历史的资料整理如下。
五百年前,明王朝所辖蒙古有个瓦刺部,也称鞑靼国,每年一次来北京向朝廷进贡。这次进贡声势浩大,以两千人马号称三千,其目的是争取皇上的信任和支持。朝
内礼部王振(司礼监)令礼部点验人数,发现虚报,便决定这次瓦刺部进贡所提出的要求,只允准十分之二。
瓦刺部首领大愤,联络各部(东至辽东,西至大同)入犯。明军战死不少,节节败退。明英宗拒忠臣言而轻信王振,御驾亲征,于土木堡被擒,史称“土木之变”。皇帝被擒,众官议论,有此危难都是王振一人主使,护卫将军樊忠将王振杀死。
英宗掳去瓦刺,由伯颜帖木耳安排一切,仍享受皇帝待遇。朝中不可一日无主,由皇太后作主,扶另人登基,替代了英宗。当瓦刺挟英宗逼近北京,又想挑起战端时,明将于谦率军出击,打败了瓦刺军。一年后,双方议和,瓦刺首领为英宗举行登基仪式,饯送还京。伯颜帖木耳送英宗至野狐岭口,贡送礼物若干,还令部下率五百骑送英宗回京。后来,这五百骑便没有再回瓦刺,留在中原从了明军。
七年后,通过“夺门”复辟,英宗重新登皇帝位。英宗对当年护驾他回京的瓦刺军人或奖或封。其中,有兄弟四人因敦友从军,乐勤王事,英宗对其四人赐姓、赐名、封官。赐伯哥帖木耳为梁姓,答失帖木耳为梅姓,脱脱帖木耳为白姓,哈喇素木耳为安姓。为了便于他们与汉人联姻,又赐名,分别为梁频礼、梅克贞、白京世、安志全。封梅、梁为指挥使,白、安为附千户。
兄弟四人定居鳌山卫,皇上各赐良田400亩,皿器64件。即墨这四姓,从清道光年到1936年,修过五次四氏合谱,统一辈号,谱书仍存于世。
四(sì)姓源出有: 源于肆姓纪,出自远古部落氏族首领肆姓纪,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传说,中华民族远祖的裔序为:(混沌)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伍龙纪→摄提纪→合熊纪→连遥纪→肆姓纪→有巢氏→燧人氏→虙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黄帝→少昊→颛顼→高辛氏→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姬周……
显然,这个世系的前十二世是无文字可考的,是传说文化。但本书认为,传说文化也是历史,因此,肆氏的渊源或许就是出自肆姓纪,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肆臣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学家应劭在《全后汉文》中引《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夫叫肆臣。肆氏为肆臣之后,到汉朝时期还有渔阳(今北京)太守肆敏,子孙因居之。其后有简文为四氏者。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子卿,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宋国有个国君叫子卿,原名叫子御说,是宋湣公(宋闵公)子捷之弟。周庄王姬佗十五年(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负责军事的上大夫南宫长万因受到宋湣公的戏弄和侮辱,忿而杀之,随后立公子子游为君。南宫长万的弑君举动不管事出何因,皆为大逆不道,因此其他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公子子游,立公子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这位宋桓公的宠妃甚多,生有七子:子兹甫、子目夷、子三种、子四鱼、子五荡、子六鳞、子七肸。一直到周襄王姬郑元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春天,宋桓公病逝,由太子子兹甫继位,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二、愚仁君主宋襄公。
在宋桓公第四个儿子子四鱼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四氏、或鱼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四氏族人皆尊奉子四鱼为得姓始祖。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有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有自、独、膊四个氏族部落,其部族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后汉化分称ҁ氏、自氏、独氏、膊氏,并世代沿传至今。在古代,“𠒁”字就是“死”的古体字,因此,𠒁氏就是死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396)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今河南洛阳)入主中原之后,𠒁氏(死氏)与大多数鲜卑民族一样,皆融入汉族。
隋、唐以后,有氏(死氏)族人嫌其姓氏用字不雅,遂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亖氏等,但原本的氏(死氏)仍世代相传至今。其后,肆氏、亖氏皆简化为四氏,世代沿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杜尔伯特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杜尔伯特氏,本称杜日伯德氏,词干就是“杜日伯”,汉义“四”。据史籍《蒙古秘史》的记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十二世祖乞颜·道布莫尔根的兄长乞颜·道蛙锁呼尔有四个儿子,被合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且一直游牧于嫩江两岸,史称杜尔伯特部。一直到清朝初期的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满清政府正式统一中国后,在蒙古地域开始实行盟旗制,即将整个漠南地区分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并定名为东四盟、西二盟,其东四盟之一定称为哲里木盟,杜尔伯特部隶属之,后改制为杜尔伯特旗。
蒙古杜尔伯特部族人,在明清时期即有取姓氏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四氏,主要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旗一带,世代相传至今。
畲族四大姓氏的由来
畲族四大姓氏的由来,传说始于畲族祖先盘瓠。据传,盘瓠因平定番邦有功,被高辛帝封为王,并与帝的三公主成婚。他们的子孙分别以盘、蓝、雷、钟四姓为主,这四姓被认为是畲族的四大姓氏。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畲族总人口约为746,385人,其中男性约403,516人,...
四姓的解释
四姓的解释(1).指四个 姓氏 。自 汉 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 东汉 明帝 时外戚有 樊 、 郭 、 阴 、 马 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三国 蜀 有 焦 、 娄 、 孟 、 毛 四姓(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吴 有 朱 、 张...
请问土家族四大姓是哪四大姓?_已解决其它问题
- 郡望:上党、南阳。- 历史名人:春秋时期有楚庄王夫人樊姬,孔子弟子樊迟;战国时期有秦将樊於期。土家族四大姓之二:瞫 - 姓氏起源:瞫姓是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之一。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落钟离山有黑穴,出四姓,瞫氏即为其中之一。土家族四大姓之三:相 - 姓氏起源:相姓以...
第四姓起源
在迁徙过程中,田姓贵族由于人数众多,为了区分和管理,他们被分为八个不同的氏族,从第一氏到第八氏,以此为序。其中,田姓贵族被分到了第四门,因此被称为第四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先的复姓逐渐简化,第一至第八等姓氏大多改为了单姓“第”。然而,保留复姓的情况并不多见,第四姓的变迁...
四姓历史称谓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姓的历史地位虽有所变化,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不仅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四姓在后汉明帝时期亦有显赫表现。樊姓、郭姓、阴姓、马姓四姓在后汉时期同样受到重视,特别是樊姓,因其为外戚家族,地位尤为显赫。这四大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在政治、...
上古尊贵四大姓氏
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夏朝。夏朝的王室和杞国、越国、褒国、曾国等诸侯国都是以禹的母亲有莘氏为姒姓。夏朝灭亡后,大禹的后代也不断分流和演化,形成了一些新的姓氏。比较古老且著名的有商代王室的子姓,楚国公室内的芈(mǐ)姓等。此外,还有一些现在比较常见的单姓和复姓也是由姒姓...
百家姓中的前四个姓氏分别都有什么样的来历?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
四都在汉字姓氏是什么?
四都汉字姓氏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姓氏,它的意思是“四座城市”。它来自于先秦时期,当时中国有四个大城市,分别是洛阳、长安、襄阳和重庆。这个姓氏表明一个人的历史背景,也代表着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在现代中国,这个姓氏仍然很常见,但是并没有多大影响力。
在历史上,传承最悠久的四大姓氏分别是哪四个呢?
在人口数量上,刘姓始终是大姓,从唐宋到明清,都在4%以上。2013年4月15日,新华社公布的姓氏人数排行榜上,刘姓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排在第四位。关于刘姓,有一句总结的话“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虽然未必人人同意,不过刘姓对中国确实影响巨大。王姓王姓...
上古尊贵四大姓氏
4、唐姓 这是尧帝的姓氏,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26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均有分布。战国时期杰出外交家唐雎、吴中四才子之一,明四家之一唐寅、当代著名演员、书法家唐国强、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都是唐姓的杰出代表。中国姓氏的起源 学者认为,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