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症状特征诊断植物病毒病

如何根据症状特征诊断植物病毒病

4种花生病毒病的症状。

  感病植物在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干扰下,其生理、组织结构和形态上所发生的病变特征。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病变,称为宏观症状;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的病变,称为微观症状。微观症状多应用于病细胞或病组织的研究范围内,只在植物的病毒病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观察韧皮部中有无坏死细胞,筛管和导管中有无增生结构,以及在感染病毒病的病细胞中出现的各种内含体的形态和类型等。

  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宏观症状常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病状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变色指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也有的表现为紫色或红色等其他色泽的变化,叶色变深成蓝绿色或叶片表面呈金属光泽(银叶病)等。叶片上不均匀的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不规则的深浅绿或黄绿相间形成的。变色部分呈不规则斑块的为斑驳,呈环状的为环斑或几个环斑组成的同心斑和线条状变色的线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条纹或条点等不规则变色。沿叶脉变色的症状有脉带和脉明,花部颜色的变化有花色变绿等。变色症状是由于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坏或抑制所致。常表现于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铁时植物褪绿,缺氮则黄化,土壤中积累盐碱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发黄或变红等。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

  坏死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症状表现因坏死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局部坏死称叶斑;有各种形状和表现:呈轮纹的为坏死环斑或轮纹斑;而蚀纹则仅是表皮细胞的坏死,不同形状的蚀纹又分别称为线纹和橡叶纹等。坏死的叶斑组织脱落即形成穿孔。各种器官均可产生局部坏死,如茎部的条斑坏死(幼苗茎基坏死表现为立枯或猝倒)、果实上的坏死等。内部组织的坏死有块茎内的褐斑、网腐和黑心,维管束的褐死和韧皮部坏死以及果实苦陷等。

  腐烂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植物的根、茎、花、果实都可发生,尤易见于幼嫩组织。组织腐烂时可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细胞消解较慢时则腐烂组织中的水分会及时蒸发而形成干腐,如果实受侵染腐烂后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或软腐。一些病原细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胶酶,使连结细胞的中胶层分解,导致细胞离析、内含物死亡或分解。从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中流出分解产物的情况,称异常分泌,其性质与腐烂相似。病部流出胶体物的称流胶;松柏科植物反常溢出树脂的称流脂;流出乳状液的称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树液时称流液。

  萎蔫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输导系统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组织的产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茎的维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叶柄或部分叶脉的维管束受害则是局部性的。

  畸形感病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矮缩、丛簇、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等现象。矮缩是全株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丛簇只是主轴节间的缩短,或节间的数目也同时减少,但叶片的大小仍正常。枝条不正常的增多形成丛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过度分根形成发根,肿瘤在根、茎、叶上均有发生。茎和叶脉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突、疱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还会产生生长习性或对称性的改变,如由匍匐性变为直立性等。叶子受病后发生的病变也很多,如叶片变小,全缘叶变为缺刻叶,叶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皱缩叶,叶片沿主脉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叶等。花的各部分变为绿色叶片状的叶变等则是一些特殊的变化。

  病征病原物在病株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有:①霉状物。感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变化较大,如霜霉、绵霉、绿霉、青霉、灰霉、黑霉、红霉等。②粉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多见于病部表面;黑色粉状物多见于植物器官或组织被破坏之后。③锈粉状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④粒状物。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的是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与组织分离,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有的是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为真菌菌核。⑤根状菌索。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产生的紫色线索状物。⑥菌脓。病部产生的胶粘脓状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的薄膜或黄褐色的胶粒,是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发生机制植物受病后表现各种症状是因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破坏而变质所致。许多真菌和细菌以及线虫能分泌多种酶,可使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分解和受到破坏,从而造成坏死或腐烂。

  感病植物在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干扰下,其生理、组织结构和形态上所发生的病变特征。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病变,称为宏观症状;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的病变,称为微观症状。微观症状多应用于病细胞或病组织的研究范围内,只在植物的病毒病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观察韧皮部中有无坏死细胞,筛管和导管中有无增生结构,以及在感染病毒病的病细胞中出现的各种内含体的形态和类型等。

  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宏观症状常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病状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变色指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也有的表现为紫色或红色等其他色泽的变化,叶色变深成蓝绿色或叶片表面呈金属光泽(银叶病)等。叶片上不均匀的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不规则的深浅绿或黄绿相间形成的。变色部分呈不规则斑块的为斑驳,呈环状的为环斑或几个环斑组成的同心斑和线条状变色的线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条纹或条点等不规则变色。沿叶脉变色的症状有脉带和脉明,花部颜色的变化有花色变绿等。变色症状是由于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坏或抑制所致。常表现于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铁时植物褪绿,缺氮则黄化,土壤中积累盐碱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发黄或变红等。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

  坏死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症状表现因坏死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局部坏死称叶斑;有各种形状和表现:呈轮纹的为坏死环斑或轮纹斑;而蚀纹则仅是表皮细胞的坏死,不同形状的蚀纹又分别称为线纹和橡叶纹等。坏死的叶斑组织脱落即形成穿孔。各种器官均可产生局部坏死,如茎部的条斑坏死(幼苗茎基坏死表现为立枯或猝倒)、果实上的坏死等。内部组织的坏死有块茎内的褐斑、网腐和黑心,维管束的褐死和韧皮部坏死以及果实苦陷等。

  腐烂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植物的根、茎、花、果实都可发生,尤易见于幼嫩组织。组织腐烂时可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细胞消解较慢时则腐烂组织中的水分会及时蒸发而形成干腐,如果实受侵染腐烂后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或软腐。一些病原细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胶酶,使连结细胞的中胶层分解,导致细胞离析、内含物死亡或分解。从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中流出分解产物的情况,称异常分泌,其性质与腐烂相似。病部流出胶体物的称流胶;松柏科植物反常溢出树脂的称流脂;流出乳状液的称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树液时称流液。

  萎蔫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输导系统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组织的产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茎的维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叶柄或部分叶脉的维管束受害则是局部性的。

  畸形感病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矮缩、丛簇、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等现象。矮缩是全株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丛簇只是主轴节间的缩短,或节间的数目也同时减少,但叶片的大小仍正常。枝条不正常的增多形成丛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过度分根形成发根,肿瘤在根、茎、叶上均有发生。茎和叶脉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突、疱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还会产生生长习性或对称性的改变,如由匍匐性变为直立性等。叶子受病后发生的病变也很多,如叶片变小,全缘叶变为缺刻叶,叶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皱缩叶,叶片沿主脉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叶等。花的各部分变为绿色叶片状的叶变等则是一些特殊的变化。

  病征病原物在病株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有:①霉状物。感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变化较大,如霜霉、绵霉、绿霉、青霉、灰霉、黑霉、红霉等。②粉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多见于病部表面;黑色粉状物多见于植物器官或组织被破坏之后。③锈粉状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④粒状物。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的是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与组织分离,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有的是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为真菌菌核。⑤根状菌索。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产生的紫色线索状物。⑥菌脓。病部产生的胶粘脓状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的薄膜或黄褐色的胶粒,是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发生机制植物受病后表现各种症状是因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破坏而变质所致。许多真菌和细菌以及线虫能分泌多种酶,可使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分解和受到破坏,从而造成坏死或腐烂。

试述植物病毒的诊断鉴定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答:【答案】:植物病毒常用的诊断鉴定方法包括生物学测定、电子显微镜技术、仇清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这些方法在植物病毒诊断鉴定中可以相互验证。在进行检测或鉴定时,可以根据明确的目标,权衡各方法的优缺点,选择不同的方法。生物学测定用于研究病毒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和寄主范围,还可以确定病毒的传播方...

植物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答:病毒病的症状很容易辨认。常表现为植物矮化或萎缩,病株顶芽受抑制,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畸形生长。叶片、花朵、果实变色。叶片多表现深绿与浅绿镶嵌的花叶状,或病叶上有褪绿斑点,斑点较大,边缘不明显,分布不均匀。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或表现为坏死斑、坏死条纹、褪绿斑、褪绿条...

如何鉴别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生理性病害
答:植物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统属于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病部组织内部或外表表现为异常状态即症状,病状主要分为5大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病症是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组织结构,主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索状物、毛状物、粒状物、白色絮状物、菌脓等。鉴别...

田间如何判定病毒病害
答:其次,观察叶片的形态和颜色。病毒病害经常导致叶片变形,如卷曲、皱缩、黄化等。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会使烟草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这种特征性的症状有助于快速识别病毒病害。再者,注意坏死症状的出现。有些病毒会引起植物组织坏死,形成枯斑、环斑或条斑等。这些症状在田间比较容易观察到,是诊断病毒...

植物被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答:植物被病毒侵染后,多系统发病,表现斑驳、花叶(嵌纹)、黄化、矮缩、畸形、丛生等症状,少数有脉带、环斑、蚀纹、耳突等特征性症状。抗病寄主表现局部坏死病斑。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马铃薯Y病毒(...

如何简单区分作物的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
答: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浸染的方式侵染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答:受害植物常表现如下症状:①变色。由于营养物质被病毒利用,或病毒造成维管束坏死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病。②坏死。由于植物对病毒的...

花卉病毒病的初步诊断包括哪些方面?
答:1 症状初步诊断 花卉植物病毒病几乎都属于系统性侵染的病害,即当寄主植物感染病毒后或早或迟都会产生全株性病变和症状。病害的症状特点,对病害的诊断无疑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在描述外部症状的同时还得注意环境条件、发病规律、传毒方式、寄主范围等特点,使对病害的诊断有个比较正确的结论。2 花卉...

如何利用生物学方法鉴别植物病毒?
答:即利用植物病毒具有局部枯斑和系统症状的特点,根据症状的不同来区分单一病毒。如利用枯斑反应进行单斑分离,然后将单斑分离的病毒接种到系统症状的植物上进行繁殖,就会得到单一病毒的分离物。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确定已排除了其他病毒混杂时,就可大量繁殖和提纯,以便进行进一步鉴定。对一些不能通过...

如何进行草莓病毒的鉴定?
答:症状总是先出现在新展开叶片上,然后再在老叶上出现。不同指示植物对病毒症状反应不一,UC-4对斑驳病毒、皱缩病毒和轻型黄边病毒有很好的检测效果,UC-5对多种病毒敏感性较高,UC-10则不能检测斑驳病毒;EMC检测范围广泛,是斑驳病毒、轻型黄边病毒理想的指示植物。(2)实验室检测法 通过酶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