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
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
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辁。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
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
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
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
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令大臣罕有其比。
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
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
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
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
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
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
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
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
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
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
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这样的了。
于是问他:“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
提升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君 道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可以网络上参阅一下)以上来自百度知道。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 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 “可。”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滑稽列传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於前。
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
徒用所赐钱帛,取 *** 於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
所赐钱财尽索之於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义,困於衣食,或失门户。
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於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诗曰:‘鼓锺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於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
子何疑於余哉!”於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 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 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 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 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 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 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 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 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 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
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投笔从戎 解释;投笔从戎的 投:扔掉。
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 缁(zī):黑色。
评注: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译文: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
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气冲冲地就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
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子义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求文言文翻译.
人自以为智慧.认为别人愚昧.自己灵巧别人笨拙;
文言文:而幸蒙人主之知的幸蒙是什么意思,解释
而且你有幸蒙受皇帝赏识 幸蒙是有幸蒙受的意思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于兹矣。
文言文翻译: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辁。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
文言文翻译人主畏无难而不畏多难:土地玉宝之归,盍思当时之所以失_百度...
君主害怕没有困难,不畏惧困难多:土地玉宝的回归,为什么不考虑当时的所以失去 君主
资治通鉴唐纪上问魏征曰原文
看是这个吗:《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以为明,何以为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谓魏徵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 ...
意思是: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然而他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出处:《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原文节选: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译文: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
文言文翻译请大家帮忙翻译一下1不复于王而遁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
作为一国之主,他深知社稷的存亡并非偶然。社稷之所以存,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支撑;社稷之所以亡,也是因为某种力量在瓦解。这种存亡之危,多次出现,令人忧虑。他明白,主法者若枉法,必将招致处死。同样地,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需要顺应时势的发展趋势,从有利的方面去引导战争。于是,他做出了决定,放弃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吏 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
小题:C小题:C小题:A小题: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
人各为其主文言文翻译
7.让一个人了解自己本来就不容易,要了解一个人也是不容易的。8.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夫子!你不远千里而来,应该会有什么有利于我国的建议吧?”9.滕文公问孟子说:“滕国,只是一个小国家,位于齐国和楚国之间。我们是应该事奉齐国呢?还是事奉楚国呢?3. 名如其人文言文翻译 戴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