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关金券"是怎么兑换的?
我有一张中华民国一十九年上海中央银行带有孙中山头像500圆值的纸币大概能换多少钱?
我国是世界上发行纸币种类最多的国家,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000种以上。民国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和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很多种。民国纸币因问世时间较长,且其品种和版别又非常复杂,使集币爱好者的收藏难度大为增加,但民国纸币本身所固有的收藏价值是其它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因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纸币的收藏价值与其面额高低多半关系不大,主要与其品种珍贵与否有关。例如有孙中山头像的纸币比无头像的纸币价值要高些,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因存世量较少,一般比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价值要高,题材上佳的比题材一般的价值要高,这中间差异很大。按最新的市场行情来看,在京津沪等地的收藏市场上,即便是最常见的纸币品种,只要品相比较完好,价格最低也可以卖到五六元一枚,即便是品相很差的旧币,也可卖一二元一枚。
而一些规格和面值特殊的民国纸币的价值尤其不菲。例如有一枚票幅为2.5厘米×5.1厘米、仅有拇指大小的纸币,这是1941年,因杭州沦陷而南迁至浙南山区的浙江地方银行,由于受到日军的严重封锁,导致印钞材料极度缺乏,为了渡过难关,印钞厂只好节省印钞纸张,于是便产生了这枚我国历史上最小面幅的纸币--浙江省地方银行横式一分纸币。如今这枚纸币在藏市里的身价已过万元,但还是很难寻觅。还有一种面值为60亿元的民国纸币,1949年5月,由国民政府新疆银行发行,面额标明"陆拾亿圆"。这枚天价纸币当时的实际价值究竟是多少呢?纸币上写有"折合金元券1万元",按照当时上海的物价,这枚60亿元的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这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已经濒临破产,但国民党政府出于内战的需要,仍大量滥发纸币,以至于面值越发越大,导致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如今这枚堪称世界上面额最大的全新品相的"陆拾亿圆"民国纸币的市场价格已高达6000余元。
对于收藏品来说,品相也是决定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品种完全相同的纸币,也会因品相新旧而造成很大的价格差异,故集币爱好者应以收藏品相上好的民国纸币为宜。
纸币按版别及品相定价
关于民国纸币的更详细资讯,钞王网以及钞王论坛有详细介绍:
1、两毛纸币(广东银行的)价格;3--90元.
2、一毛纸币(中央银行的)价格;3--20元.
3、民国二十九年的两毛纸币价格;3--20元.
资料参考自钞王网
1946年的时候中国通的是法币和关金券,东北地区流通的是东北九省流通券,并不流通银元了。1元关金券=20元法币,1元东北九省流通券=10元法币。100美元的话就是202000元法币。
1946年2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制订了新的货币兑换率,确定1美元兑换2020元法币(也就是101元关金或者202元东九省流通券),100美元的话就是202000元法币(也就是10100元关金和20200元东九省流通券)。
扩展资料:
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人民币兑换多少美元,人民币升值指的是人民币汇率升高了。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中国近代的海关收入自晚清以来一直是外债偿还的主要来源。近代中国的外债多数是以外币的形式举借和偿还的,而海关征收的却是银两,因而为偿还外债,必须将银两兑换成外币。自晚清以来,因为汇率的问题,中国与外国债权方一直有着争议,中国要求根据汇率的变动来改变海关税率。1896年,为稳定海关的收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向各国提出一个备忘录,要求中国海关税率以黄金为征税标准,并由李鸿章出访欧洲时向各国提出。备忘录指出:“协定税则在1843年初制定的时候和在1858年修改的时候,用以计算税率和据以缴纳关税的那种特殊银两——海关两,实际上对英镑是保持每两六先令八便士或是三两一镑的确定价值。可是在过去二十年中,白银对英镑的兑价一直不断地贬低,以致目前,必须六至七两才能购得英币一镑。”因而,要求应该重新宣布海关两3两折合1英镑的“固有价值”,以其体现“事理的公平”。为此,应采用一种金标准纳税。备忘录为避免修改商约之嫌,指出这种做法并非“一种必须改动条约,或变动税则的办法”,只不过在每六个月确定和公布一次关平两与英镑的比价,然后,进出口商若用黄金纳税时,则遵循1金镑折合3海关两的兑价;若以纹银缴纳,则按2228两上海规元折合1000海关两的比率折算。这就是将海关两变成一种等同于英镑6先令8便士的金单位。①这一提案的实质是保持海关两的币值和现行税率的前提下,增加海关的关税收入。它的核心是保持海关两与外币以前的汇率。②这种将海关两与黄金汇率固定的作法,无形中就抬高了海关两的价值。但这个建议由于英国和德国的反对未被采纳。1899年清政府又重提这个问题,因义和团运动而无功而返。在1902年商约谈判中,清政府再次提出由赫德起草的以金单位为修改税率标准的备忘录。备忘录认为1895年中日战争后,关平两计值英币39.8996便士。可是,到1901年,《和约》已把关平两定为36便士,这样白银对英币的兑价仅值英币30.078便士。这样中国每年的赔款和债款的总额由42429500海关两,增加到51285622海关两,因而建议用黄金或美金来“厘定海关税则”,但仍遭到拒绝。列强只是同意以1897、1898、1899三年进口货的平均价格为计算从量税的标准。因为它仍以海关两作为征收单位,即使税收可以有所增加,但却无法保证银价跌落时中国外债偿还能力。但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中国的银价相对而言变动不大,所以海关征金问题一直搁置未提。
1929年后,国际金融市场变动剧烈,金本位国家物价下跌,银价下跌幅度加大。下表则可简略地反映20、30年代银价下跌情况:
这种银价持续下跌虽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对偿还外债而言,则增加了负担。宋子文称:”政府每年所付外债在九百万镑以上,按现在(1930年)的汇价偿付,较诸民国十四年之平均汇率,须多付百分之六十,即按较一年前之汇率,亦须多付百分之二十有余,国家损失甚大。”③虽1929年起实行关税自主,收入增加,但因银价下跌,外债支付额加大,关余因之日减,“不但上年改定关税之事,等于徒劳,且业以关税增收为抵押发行之巨额库券公债本息,将无法支付,其影响于财政金融者甚巨。”④鉴于此,国民政府于1月15日下令自本年2月1日起,海关进口税一律征金。具体做法如下。
1.海关金单位是一种计账单位,其与黄金有固定比价,即一个海关金单位含60.1866公厘纯金。它有二种兑换方式。
其一,与金本位制的外币有相对固定的比价。如1930年初,1个海关金单位与主要外币的兑换率是:
其二,与关平两的折算方式。当时规定从1930年2月1日至1930年3月15日六周内,所有原进口税则按关平银征收者,一律按关平银1两,等于海关金单位1.5元折合,自3月16日以后,关平银1两合海关金单位1.75元。
2.交纳进口税时,仍可以用银元、银两交纳,其与海关金单位之折合率,由各海关税务司提前三天公布。根据公布的关平两与其他银元银两之间的兑换率,再折合成海关金单位。1931年1月1日,海关税则修正时,所有进口税均直接以海关金单位表示。自征收海关金单位后,纳税人缴纳关税,除在中央银行开立关金存款账户,随时签发支票缴付外,多以现行银币折合关金缴税。⑤
为使征收关金更加简便,总税务司在1930年4月开始作了一些修正。按照财政部训令,关金与银元、银两及其他通用银币之间的兑换率,应由总税务司提前三天公布,但实际上“是项折合率往往一日数变”。于是便放弃由总税务司提前订价的办法,而由各大口岸税务司根据银行每日发布之美金、日元、英镑的电汇率,规定每日的海关金单位的折合率,至其余各口由“总税务司随时令关遵照”。不久,闽海关税务司神速本顺称,根据上述方案,美元对关金的汇率高,“常见用美金汇率折合海关金单位合成当地银元之数,较用同一银行同日发表之日,金汇率折合海关金单位合成当地银元之数。”因而建议“如以美金汇率为准,实于海关较为有利。”⑥梅尔和认为闽海关所呈,“系属实情”,“现为保护税收起见,似宜规定以有利之汇率为折合之汇率。”财政部也对此表示同意,“应照所拟办理。”⑦
1931年秋,英国、瑞士、挪威等国放弃金本位,日本继之。1933年美国也采取同样步骤。这样海关金单位与各种外币相对固定的汇率就不复存在。为避免关税收入再次降低,海关规定,征收进口税时,首先按货单所标日期之电汇行市,将各种外币,合成本国银元,然后以由海关公布的金单位与银元之间折合率相除,便可得该项货物之金单位价值。
二、关金券的发行及使用范围的扩大
实行海关进口税征收金单位后,最直接的益处是确保了外债偿付的完成。如1931年海关进口税共收关平银246064000两,其中有10161000个金单位,折合关平银128213000两,有银两兑换金单位的73749000两,和按关平银征收的子口税44102100两。所有以关税为担保之外债赔款以及善后借款本息均如数偿付。共付海关金单位50433284.31元(合规元65837057两6钱5分)及规元53975951两4钱3分,合计规元119813009两8分,比1930年多支规元22338659两7钱7分,同时,以关税及退还庚款作担保的内债信库券本息,亦均已如数偿付。⑧
结合当时的中外关系及具体的操作办法,进口税征金应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举措。综合而言,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
其一,它实行的前提是中国关税自主和保持原有的税率。时任司法院院长的王宠惠曾明确表示:“列国既已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当无问题,惟日本尚未承认,既然不变更现行税率,自不致有问题。所以,征收金单位“自五更求列国同意之必要。”⑨上海的日商认为关税征金后,其所缴的税款,必较前顿增,不免遭受损失,“颇露反对之意。”但日本大藏省认为“既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中国因银价跌落而采用金制度,从前德亦于马克跌落时,有此办法,已有先例。关税自主在即,自无可容缘。”⑩
其二,征金办法稳妥。宋子文在征金之初,即强调政府此举“于世界的金银价变动上毫无关系。”⑾“此办法无非恢复现行税则颁布时之进口税价,亦即恢复从量与从价税之原来关系”。⑿海关进口税则有二种类型:从量和从价。就从价税而言,进口货到岸价本就以外币计值的。按金单位征收,不会受到影响。就从量税而言,关税征金也不具有抬高税率的意义,即使有也仅有2—3%。
正是由于进口税改征关金后,政府并“无过分之利益”,同时在操作上有一渐进的过程,因而各界反应良好。在外商方面,《泰晤士报》援引外商的话说,征金“在此银价大跌之际,实已至公至允,所定纯金单位,并不影响普通依值抽税之货物。盖此种货物,所交之税乃依该进口货在沪之值估计。……无论金银如何涨缩上落,不受影响也。”《字林西报》也称此举“亦固其所”。相关国家的反应也较乎和,上海领事团领袖美国领事克银汉也甚表赞同。总税务司梅乐和亦称“进口税适用金单位计算,实为万能全之方法。”⒀
关金征税虽效果良好,但不免有手续不便之弊端。1930年中央银行即委托美国钞票公司印制关金券,面值有10分至500元十种,准备将来发行。1931年5月1日,中央银行奉国民政府令白本日起发行海关金单位兑换券,关金券发行时分10元、5元、1元、20分、10分五种。
关金券发行之初正面为孙中山像,印有地名和“凭票即付”等字样,背面图样为上海海关大楼,均为直型。
按照《关金兑换券办法》规定,其准备金规定为十分之六为现金准备,十分之四以国外信誉卓著的银行金债票作保证准备,但实际上自1931年5月至1933年4月,均是十足的现金准备,“故其信用至为昭著”。⒁
关金券的发行主要目标只是为进口商提供纳税的便利,并不在市面流通。由于其与外国货币直接挂靠,币值相对稳定,所以关金券直接交税的比例逐年上升。1930年仅占12.18%,1931年则增至63.02%,1932年增至75.27%,1933年增加到87.82%。⒂在此后十余年的关金券一直坚挺,含金量从每元0.601866克升至0.8888671克。其流通范围虽非常有限,但其储藏功能愈显突出。1942年4月,财政部宣布以关金1元折合法币20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民政府变相增发法币大钞,关金券公开地行使流通功能,变成真正的纸币。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以消解通货膨胀,关金券与法币一道退出市场,完成了它的使命。
民国的初期、中期、末期分别是民国的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民国时期是指公元1912年——1949年间(即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间)。民国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民国初期:公元1912年——1927年间(即民国元年——民国十六年间),为民国成立到蒋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期间。民国中期:公元1927年——1946年间(即民国十六年——民国三十五年间),为蒋氏南京国民政府成...
民国时期有什么职业
知识分子的职业:买办、教师、军人、民族资本家、记者、律师、官员、医生等;女性:间谍、舞女、记者、教师、医生、护士、修女、演员等;一般人家多为农民、工人。
民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名人:林微因,徐志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蒋介石、汪精卫、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毛泽东、鲁迅、胡适、茅盾、郭沫若、巴金。中华民国(1912——1949),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由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政权,简称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
民国时期有没有普通话?
民国时期是有普通话的,那时的普通话就是汉语北方话。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落选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唯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
民国时期都有什么职业?那时的人都几岁结婚?
男妓……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年代,古代有的民国有,现代有的民国时也有了。结婚早晚要看身份,农村早:男16周岁,女14周岁(即中国古人所说的二八佳人,指女方二八一十六虚岁);城市里的,学历高的,自由恋爱的和现在差不多。这种人离婚率也挺高的,婚变的不在少数。拉拉,基友,比现在还公开。
民国时期的中国分为多少个省份?分别叫什么?
安东省,是民国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在中国东北东南部,1947年国民政府将伪满州国时期的安东、通化二省合并为安东省,省会设于安东(今丹东市)。1949建国后设立辽东省(安东市),1954年撤销辽东、辽西二省,恢复辽宁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其北部划归吉林省、南部...
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1. 民国初年经济变化:民国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进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提倡民间投资实业,这一政策在一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机遇。2. 社会生活新气象: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的革新,废除了多项旧习俗。其中包括采用...
民国时期的民间有哪些特色,习俗?
在民国时期,民间的特色和习俗同样丰富多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日庆典: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依然受到重视。民众会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赏花、放鞭炮等,同时也会舞龙舞狮,增添节日气氛。2. 社交礼仪:当时的社交礼仪相当繁复,讲究尊重和谦逊。例如,拜访他人时,行...
国民时期和民国时期是一样的吗
国民时期和民国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民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
民国期间有多少年?
民国期间共持续48年,从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封建社会、建立中华民国,到1949年全国解放。民国元年即1912年,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在台湾,至今仍使用民国纪年,截至2022年,为民国102年。这一纪年体系沿用了大陆的民国纪年。民国期间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