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明末农民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爆发于明末天 启 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 康熙 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结束,是由 李自成 等领导的一场农民战争,其结果是农民起义军失败,明朝灭亡,清军获胜。

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明朝藩王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比其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争的地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王二首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全陕响应。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革命政权。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而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就全国范围来看还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六年(1633),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转移到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王嘉胤牺牲后,王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在山西继续战斗,农民起义军由分状态进入协同作战阶段。

崇祯六年(1633年)冬,王自用作战牺牲,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损失较大。

崇祯七年(1634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明思宗撤陈奇瑜,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河南。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洪承畴率主力出关追击。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开封市西南)等地,连连受挫,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

七月,高迎祥在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被俘牺牲,余部走归李自成。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崇祯 十年(1637年),明思宗 朱由检 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并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 李自成 进军四川,一度破城十余座,但在 崇祯 十一年(1638年)返陕时在 洪承畴 优势兵力围攻下,起义军蒙受了很大损失。 李自成 兵败梓潼,守岷州(今甘肃岷县)、临洮。

同年,在洮河一带遭 洪承畴 及 孙传庭 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 张献忠 在南阳、麻城亦为 左良玉 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 张献忠 、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为保存起义军力量, 李自成 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张献忠经过一年休整,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联合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歼灭明军主力左良玉部。朱由检杀熊文灿,派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

崇祯十三年(1640年)初,罗汝才曾在香油坪击败官军,但不久与张献忠先后败于玛瑙山及夔州,被迫转进四川。杨嗣昌率主力追击入川。李自成乘机于十一月进入河南,迅速发展为数万人。农民军首义至此时,优势官军始终处于战略进攻地位,农民军则处于反围剿、求生存的地位。

经过十三年的游击流动的作战,逐渐集中,至 崇祯 十三年(1640年)底,汇合为以 李自成 、 张献忠 、罗汝才为首的几支农民军。在多次反复起伏的战争实践中,渐趋成熟。特别是 李自成 ,吸取知识分子意见,开始实施“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

政治上实施“免粮”、“安民”、“平买平卖”政策并大力开展瓦解敌人的宣传工作,形成“民皆附贼而不附兵”的局面,军事上实施运动流动作战,开始向盲军战略要点进行机动进攻。

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张军在信阳战败,转进安徽。李自成在崇祯十四(1641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间,三攻开封(参见开封之战),五歼官军主力,攻破襄阳,并在汝州之战中全歼孙传庭主力:破潼关,入西安,尽占秦、陇全境及晋西山区,并收编大部三边官军。此时,张献忠亦已攻下汉阳、武昌。战略形势发生质变,农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

李自成进京后,面临的形势是如何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其中力量最强的是盘踞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本待归降大顺,崇祯十七(1644年)四月初,忽闻大顺军在北京逮捕明勋戚大臣严刑追赃助饷及自身家眷被拘的消息后,击走唐通,部署防御,并向关外清军乞兵。与清军联合镇压起义军。四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打吴三桂,在山海关激战(参见山海关之战)。在满汉军队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失败,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称帝,建国大顺,次日退出北京。



明末农民战争史
答: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作战到运动流动作战,最终推翻明朝。后期出于民族大义,农民军采取...

明末农民起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答:对农民军采取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方针,但起义军却“视总督如儿戏”。次年明廷宣布招抚失败,下杨鹤于狱,起用洪承畴为总督,专一主剿。而起义军势日炽,横扫山西各州县,一部分又向畿南、豫北挺进,洪承畴的围剿遭惨败。

明末民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答:3、进入小冰期,气候持续恶劣。皇权旁落,离心离德,期间又不合时宜地增收三饷,激起民变。经过:结果:以失败告终。

李自成起义的起义过程
答:明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控制河南全省,部众近百万,其它农民军首领如罗汝才﹑袁时中等多归附自成,李自成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主力。自占领洛阳始,李自成渐将过去的流动作战改为每得一城,分兵据守的军事战略,十六年正月克承天(今湖北钟祥),打出“剿兵安民”旗号,散发“三年不征”传单。寻移檄黄州,揭露朱明暴政,...

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是?
答: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在甘肃榆中县发动兵变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榆林市米脂县起义 崇祯七年(1634年),陈奇瑜出任山、陕、豫、湖广、四川五省总督,最后竟在关键时刻铸成大错 陈奇瑜将败退的农民军围困在车厢峡,李自成走投无路诈降,陈奇瑜居然答应,李自成得以死里逃生,后来复叛,...

明末农民起义
答: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很大优越性,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督抚与武臣存在矛盾,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在具体战役中往往只有起义...

简述明末农民起义。
答:李自成攻破洛阳之后,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1644年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正式成立了大顺农民政权。最后这些起义都被镇压。意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田”的斗争口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进入了...

《明末农民战争史》
答:四、王朝的终结与后尘余响 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了大顺国,但其统治的短暂并未带来长久的安宁。政策上的失误,尤其是对官绅阶层的激怒,使得吴三桂倒戈,与清军合力对大顺军进行致命一击。李自成的失败,标志着农民起义的落幕,大明帝国也随之走入历史的尘埃,而大西政权的覆灭,则为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明...

明末农民战争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答:明末农民起来反抗首先发生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负担沉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不满。从天启七年(1627年)王二开始,经过各种作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败,双方交战17年,与清作战20年。 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流动作战到集中作战,...

明末农民起义简介
答:的前奏。陕北总督得到消息后,怕被朝廷责难,充耳不闻,起义队伍趁机迅速扩大。在1628年,王佳音、王大亮、高迎祥、王佐瓜等。开始有反应了。李自成和张都是1630年左右的人。加入了反叛者的行列。李自成1606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正值明末,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