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探视权的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第1086条关于探视权的规定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一、关于孩子探视权的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探望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书面通知其恢复探望。

第六十七条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

第六十八条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二、离婚后探视权时间规定

离婚后,不与子女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子女也有与不同居住的父亲 或母亲交流的渴望。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探视权就是探望权。

1、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

2、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适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因环境经常变化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三至八周岁的子女,该阶段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又因此阶段的儿童尚无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其真实意思,容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所以对此阶段的儿童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八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在是否探望这一问题上已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探望权为单向性,只有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享有,而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父或母则是探望权的义务主体,应该协助探望权人实现探望的权力。对于未成年子女只是探望权行使的对象,不是探望权权利义务的相对人,不能通过诉讼方式要求探望权人对其进行探望。



孩子探视权的法律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婚姻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也就是说,孩子父母可以就探望的时间进行双方协商。如果谈判破裂,或者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可以作出最终判决,而最终判决的时间,即便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同意也必须执行。 一、孩子探视权的法律时间规定 ...

关于孩子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为了确保子女的身心健康,法院有权中止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探望。一旦发现中止探望的事由消失,法院应依法恢复探望权。这一制度体现了法律对子女权益的全面保护,既考虑了父或母的情感需求,也兼顾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相关法律规定在《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中。具体而言,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拥有...

探视权的法律规定
探视权的法律规定如下:1、探视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2、探视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3、探视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4、探视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探视权的时间具体如下:1、可以先由离婚...

孩子的探视权问题有什么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探望权作为法律赋予离婚后父或母的重要权利,在行使时需遵守法律规定,特别是考虑到子女的身心健康。法律通过设立限制条件和中止机制,旨在维护子女的最佳利益,平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权益保护。这一制度确保了父母在离婚后仍能保持与子女的适当联系,同时也为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法律...

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时间法律有哪些规定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的规定明确,法律保障着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这一权利的行使方式与时间,通常由双方协商决定,若协商不成,法院将进行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探望...

离婚协议小孩探视权是如何规定的
离婚协议中小孩探视权的规定如下:探视权是合法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对子女拥有探望的权利,这是未直接抚养孩子一方的合法权利。探视时间和方式需协商:关于探视的具体时间和方式,法律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是需要由离婚双方进行协商决定。这包括探视的频率...

离婚时子女探视权的法律规定
如果因父母探视为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法院有权终止此探视行为。待中止原因消除后,应恢复探视。对于拒绝协助另一方行使探视权的相关人员或机构,法院有权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不得对孩子人身及探视行为实施强制执行。【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规定一个月几天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的规定与时间:1. 探视权的时间可以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若协商不成,通常法院会判决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规定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2. 如果非直接抚养一方行使探视权对孩子的成长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或者未满十周岁的儿童明确表示不愿被...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时间的法律规定
依法享有探望小孩的权利。2、对于不直接抚养小孩的父亲或者母亲的探视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人均不得剥夺,如抚养小孩的一方阻碍另一方探望子女,享有探视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以及申请强制执行。3、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孩子多大有权拒绝探视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父母双方离婚了的话,一般都需要将孩子的抚养权分割好,一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另一方就拥有孩子的探视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