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12月。1985年12月16日 ,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直属国务院。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国务院任命吴玉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吴玉章、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并进行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十二月十六日,国务院任命丁西林、王力、朱学范、吴玉章、吕叔湘、邵力子、季羡林、林汉达、胡乔木、胡愈之、马叙伦、韦悫、陆志韦、傅懋?、叶恭绰、叶圣陶、叶籁士、董纯才、赵平生、黎锦熙、聂绀弩、魏建功、罗常培等23人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常务委员会,任命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籁士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次全体会议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吴玉章主任作了报告。他说:“前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机构性质的改变。过去基本上是研究机构,现今就不同了,不能仅仅做研究工作,而应该走到人民中间去,走到生活中间去,根据政府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来推行各项文字改革的具体工作,把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向前推进一步。”
他指出:“一九五五年要发动全国讨论《汉字简化方案》,要继续整理汉字,编订汉字标准字表,还要拟出拼音文字的初步方案,展开群众性的讨论,同时进行广泛的试验。此外,还要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教学。要解决同音词问题,并规定词的连写规则,试编常用词汇,等等。”
会议最后通过了修正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初稿)》和《一九五五年工作计划大纲(草案)》。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的成立说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文字改革的重视,标志着全国掀起文字改革运动的时期即将到来,同时也意味着文改会的责任加重了。
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了一九五五年的工作任务,这就是做好三项准备工作:1.制定《汉字简化方案》;2.制定《汉语拼音方案》;3.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普通话)的教学。
一九五五年一月八日,文改会召开第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组织大纲(草案)》和吴玉章提出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各业务部门主任、副主任名单:秘书长叶籁士,副秘书长庄栋、赵平生;拼音方案部主任吴玉章,副主任胡愈之;汉字整理部主任叶恭绰,副主任魏建功、曹伯韩;技术指导部主任丁西林;宣传推广部主任韦悫,副主任庄栋(兼);编辑出版部主任林汉达;方言调查部主任丁声树;词汇研究部主任吕叔湘;语文教学部主任叶圣陶。
中国什么时候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的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1936年2月5日,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0年7月,...
1949年以前的民国时期有没有那个简体字?
所以在1936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民国政府收回、弃用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7月吴玉章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并与1956年颁布《汉字简化方案》,通过人大和国务院批准后,才在全国实行教学、应用简体字的。
汉字由繁体字改成简体字是哪一年实施的呢?
1952年3月2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汉字整理组。汉字整理组重新确定了编制简化字方案的四条原则: 已有通行简体的字,以述而不作、不另造简体字为原则。但无通行简体而笔画较多的常用字不妨另找简体; 简体字以印刷体为准,其构造宜注意与手写体相近。偏旁简化可以类推; 异体字有本组另行...
从什么时起开始使用简体字,都有哪里使用?
该会於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及简化偏旁54个 到了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随即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草案。1986年由「国务院」废止「二简方案」。同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组成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而且和「文化部」、「教育部」同时发表「...
是谁简化了汉字
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是一个人办到的,而是一个team,团队,即是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其中主要成员有: <正> 胡乔木(1912—1992),原名胡鼎新,江苏盐城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攻文史之学。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关心文字改革问题。1940年11月在延安与林伯渠、吴玉章等99人联名发起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
简化汉字是从什么时候推行的?
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制定民族形式的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从1952年3月开始了以制定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为主的研究工作。 1952年8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 10月,拼音方案组召开会议,通过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声母24个,韵母37个。 1953年初,毛泽东对拼音方案组拟出...
有关汉字历史的资料,请告诉我吧
同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甲骨文根据国务院的决议,《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进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简化字260个,包括230个简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个偏旁类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1954年10月,这个委员会将多方研究讨论并经过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上报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并下达地方进行进一步审阅,并开展初步试验。同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
推广普通话小知识
(十一)国务院设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 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分工进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整个工作的计划、指导和检查;教。 5. 普通话的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陈遥 (1)音或重迭...
中国的拼音是谁发明的?
1892年,近代汉浯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订了40个“注音字母”;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3年,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字”诞生。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推动作用。解放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