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翰林院的主要职能是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文人闲职。翰林院除掌院学士之外,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院下有庶常馆、起居注馆和国史馆三机构。翰林待制从品衔上来看,比学士要低一等。典史,典吏:并不算是“官”,只能说是“吏”,一个县里面掌管刑缉的吏。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这两个是一样的。斗级、仓书、廩生:都属于清代衙门应役之人。也就说是在衙门里面当差的,而且从字面上来看都属于衙门里面一年两次收缴田赋时候粮仓的工作人员。斋夫:在衙门、学院或者文庙等地方打杂清扫的人员。并不是十分确定,不过基本如此
理刑厅,古代指狱官、法官.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话休絮烦,有个常州理刑厅,随着察院巡历,查盘苏府的******”书后注:"理刑厅:掌理刑法的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版)
关于刑部官职的记载:理刑厅相当于十三司主事,正五品或从五品.以下为《明史*官职》原文:
刑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正统六年,十三司俱增设主事一人。成化元年增设四川、广西二司主事各一人,后革。万历中,又革湖广、陕西、山东、福建四司主事各一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各一人。司狱司,司狱六人,从九品。
尚书,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侍郎佐之。
十三司,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隶之刑名。
皂隶:
古代对养马奴隶的称谓,原作"皂"。春秋时列为“人有十等”的第五等。皂为马厩而有员额者,因其衣皂色得名。后泛指从事贱役地位低下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士臣卑。”杨伯峻注引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卑者,《赵策》所云‘补黑衣之队’,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非今皂役也。“《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汉书.货殖传》:“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子于皂隶抱关击柝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颜师古注:“皂,养马者也。隶之言著也,属著于人也。”《晋书.陈群传》:“其起义以来,依格杂猥,遭人为侯,或加兵伍,或出皂仆,金紫佩士卒之身,符策委庸录之门,使天官降辱,王爵黩贱,非所以正皇纲重名器之谓也。”
九品之中并没有皂隶。实际上皂隶是不入流的。
1、皂隶
古代称之为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
皂隶的地位很低。出身皂隶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明清科举考试中的初级考试(考秀才的考试)的最后一场是院试,院试要经过三次考试。参加考试的童生先要向本县衙门礼房报名,填定姓。此外还要本县秀才中的廪生作保,称为廪保,保证你不是冒籍、匿丧,保证你出身清白,不是倡优皂隶的子孙,才能参加考试。
2、潘富
明朝历史上有那么一个恶霸叫潘富,这名字一看就像地主家的老儿子。实际上是溧阳县的一个当官的,却也是一个十足的恶霸。他手下养的虽然吃着皇粮,但都是拿着俸禄的打手。他勾结当地的县令,合伙欺压老百姓,平头老百姓哪能抵挡他们的蹂躏,普通人是上告无门
由于潘富的胡作非为,终于有一个老百姓冒出了头,冒着千山万水的险阻来到京城告状,巧合的是这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可不是吃素的,听了之后怒火中烧,然后秘密派人去查此事。
以朱元璋的狠辣,结果就不用说了。
求明朝县级官吏配置
县的佐贰官有两个,一是正八品的县丞,一是正九品的主簿。佐贰官有自己的独立的办公衙署,在一些地域较广或事务较繁杂的县,佐贰官还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在一县中,佐贰官是地位仅次于知县的官员,也是一县的评分长官。在知县空缺时或新知县尚未到任前,一般都以佐贰官署理知县的职务。有不少知县也是直接从县丞提拔上来...
王朝马汉站两旁是什么意思?
【人物介绍】王朝、马汉是清代石玉昆所著的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虚构人物。据书中记载,2人属开封府包公的四大侍卫,与张龙和赵虎合称为开封四勇士,职务六品校尉。王朝、马汉所承担的工作,都属于衙役范围。远比三班衙役风光“站班皂隶”的衣饰远不及电视中王朝、马汉的制服光鲜亮丽...
古代朝堂着紫衣的是什么官
(《宋史·舆服制》)宋神宗元丰年后,更改为四品以上的服紫,六品以上服红,七品至九品服绿。尽管服色有所调整,但品色服制度仍被严格遵行。到了南宋,服色的等级界限被冲垮,百官公服尽著紫窄衫,且无品秩之限。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说:“至渡江,方着紫衫,号为‘穿衫尽巾’,公卿皂隶,下...
宋朝官吏怎么从官服上区分出品级
中国古代官吏,穿着专门的公服坐堂办公,宋代公服时常称为常服,以公服上的不同颜色来区别职官身分等级。1、七品以上绿色。2、九品以上青色。3、三品以上用紫。4、五品以上用朱(即绯色)。5、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凡绯紫服色者都...
古代衙门里有哪些职位
3、主簿 地位处于县丞之下,属于九品的小官了,负责管理一个县的户籍管理统计,通缉人员的查找和文书的书写等,一般情况下做这个职位也是需要在学识上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县里也是可以调动一些人的人物。4、县视学 这是一个在光绪时期才出现的职位,和县令级别平齐,但是没有职权,主要是负责对当地教育的...
唐代警务人员的别称是什么?
捕快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缉捕,但分为两类,其一是为地方治安而抓捕蟊贼,其二是为重案抓捕凶手和劫犯。当案件发生后,县太爷的工作系统是一面具状申报上司,一面率领仵作和捕快等人到达事发地点。绘图录供,呈报上司,而后责任捕快将凶犯缉拿归案。官职背景 在地方州县,捕快属于公职人员,与皂隶、壮班...
宋江曾任职的“押司”放在现在官职有多大?
宋代的押司,是县衙里处理一般文案的刀笔小吏,类同明清时代的师爷,不在九品之列。古代的政府机构编制小,县衙一般设官有:知县、县丞、主薄、县尉,后来又增加了教俞,一般设有官吏皂隶40名左右。宋代的官僚机构庞大,县衙定吏即有60名左右。吏分六案,案下再置小吏,其中有8名押司,收发、承递、...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代表什么啊?
1. 古代官服的颜色从唐朝开始就有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佩戴金鱼袋;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袍,佩戴银鱼袋;六品以下官员穿绿袍,不佩戴鱼袋。官吏若有职务高但品级低的情况,会按照原品级穿着,例如宰相若不到三品,其官衔中会带有“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史,不论品级,都穿绯袍。这种服色...
北宋时县里都头县尉谁官大 县尉有多少兵?都头是干什么的?
低级军官,隶属于指挥使,相当于现在的连长一样,和县尉分属两个系统。楼主应该是看《水浒》?那里面的“都头”是一县捕头的尊称,捕头就是三班衙役中快班的头,也就是今天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明显低县尉一头。水浒中一些官职是对不上时代的,比如说“提辖”,就是南宋才设立的 ...
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西门庆为什么怕他呢?
后来“都头”一词逐渐发生变化,多指军中官职,一般称“都将”,如《新唐书》卷五十:“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在唐代及五代时期,都头的职位是比较大的,尤其在唐中期,都头是诸军统帅之称。如《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唐之中世,以诸军总帅为都头。至其后也,一部之军谓之一都,其部帅呼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