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二十二》
读子康为政 选自《水经注.卷二十二》
子康为政,选自《水经注.卷二十二》。
原文:
今县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温仁宽雅,恭而有札,人有认其马者,茂与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遂挽车而去。后马主得马,谢而还之。任汉黄门郎,迁密令,举善而教,口无恶言,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蝗不入境,百姓为之立祠,享祀不辍矣。
翻译:
现在县城东门南侧,有汉时密县县令卓茂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为人温文尔雅,宽厚仁慈,待人恭敬有礼。一次,有个人误认他的马是自己的,卓茂就把马给他,说:这马如果不是您的,请您送到丞相府还我。说罢拉着车就走了。后来那个人找回了自己的马,就把马送还了卓茂,并向他道歉。卓茂任汉朝黄门郎,调密县县令,他提拔善良的人来进行教育,口里不出恶言,于是社会风气大为改良,道不拾遗,连蝗虫也不再侵入境内,百姓为他立祠,死后享受祭祀从没有停止过。
卓茂(?―28年),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人,汉朝官员,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汉元帝时卓茂到长安求学,师从博士江生,学习《诗经》、《礼记》和历法算术,深得师傅之学,号称“渊博儒士”。卓茂生性仁爱恭谨。乡邻朋友都很喜欢他。卓茂初为丞相府史,跟随孔光,孔光称赞他是有德之人。
卓茂后任侍郎,供职黄门,升任密县县令。在任密县县令时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官吏信服。王莽执政时,升任京部丞。王莽在位时,卓茂称病辞官回乡。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任卓茂为侍中祭酒,卓茂得知更始政权政治混乱,以年老为借口请求告老回家。光武帝刚即位时,派人寻找卓茂,卓茂到河阳去见光武帝。光武帝下诏任命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给手杖、车马、衣物,丝绵等。又任其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为中郎,供职黄门。建武四年(公元28年)卓茂去世。
1、重岩叠嶂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卷二十二
○颍水 洧水 潩水 潧水 渠(沙水)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
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颍水出少室山。《地理志》曰:出阳城县阳乾山。今颍水有三源奇发,右水出阳乾山之颍谷。《春秋》颍考叔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中水导源少室通阜,东南流,迳负黍亭东。《春秋·定公六年》,郑伐冯、滑、负黍者也。冯敬通《显志赋》曰:求善卷之所在,遇许由于负黍。京相璠曰:负黍在颍川阳城县西南二十七里。世谓之黄城也。亦或谓是水为〈〈氵隐〉〉水,东与右水合。左水出少室南溪,东合颍水,故作者互举二山,言水所发也。《吕氏春秋》曰:卞随耻受汤让,自投此水而死。张显《逸民传》、嵇叔夜《高士传》并言,投泂水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东南过其县南。
颍水又东,五渡水注之。其水导源崈高县东北,太室东溪。县,汉武帝置,以奉太室山,俗谓之崧阳城。及春夏雨泛,水自山顶而迭相灌澍,崿流相承为二十八浦也。旸旱辍津,而石潭不耗,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饮而已,无取澡盥其中,苟不如法,必数日不豫,是以行者惮之。山下大潭周数里,而清深肃洁。水中有立石,高十余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缁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其水东南迳阳城西,石溜萦委,溯者五涉,故亦谓之五渡水。东南流入颍水。颍水迳其县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亦周公以土圭测日景处。汉成帝永始元年封赵临为侯国也。县南对箕山,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故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有许由墓焉。山下有牵牛墟。侧颍水有犊泉,是巢父还牛处也。石上犊迹存焉。又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是汉颍川太守朱宠所立。颍水迳其北,东与龙渊水合,其水导源龙渊,东南流迳阳城北,又东南入于颍。
颍水又东,平洛溪水注之。水发玉女台下平洛涧,世谓之平洛水。吕忱所谓勺水出阳城山,盖斯水也。又东南流注于颍。
颍水又东出阳城关,历康城南,魏明帝封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康乡侯,此即臻封邑也。
又东南过阳翟县北。
颍水东南流迳阳关聚,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颍水又迳上棘城西,又屈迳其城南。《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城上棘以涉颍者也。县西有故堰,堰石崩褫,颓基尚存,旧遏颍水枝流所出也。其故渎东南迳三封山北,今无水。渠中又有泉流出焉,时人谓之〈山禺〉水,东迳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西。《归藏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春秋左传》曰:夏启有钧台之乡,是也。杜预曰: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其水又东南流,水积为陂,陂方十里,俗谓之钧台陂,盖陂指台取名也。又西南流迳夏亭城西,又屈而东南,为郏之靡陂。
颍水自堨东迳阳翟县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故武王至周曰:吾其有夏之居乎?遂营洛邑。徐广曰:河南阳城,阳翟则夏地也。《春秋经》书,秋,郑伯突入于栎。《左传》曰:桓公十五年,突杀檀柏而居之。服虔曰:檀伯,郑守栎大夫,栎,郑之大都。宋忠曰:今阳翟也。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都之。王隐曰:阳翟,本栎也。故颍川郡治也。城西有《郭奉孝碑》。侧水有《九山祠碑》,业柏犹茂,北枕川流也。
又东南过颍阳县西,又东南过颍阴县西南。
应劭曰:县在颍水之阳,故邑氏之。按《东观汉记》,汉封车骑将军马防为侯国。防,城门校尉,位在九卿上,绝席。
颍水又南迳颍乡城西。颍阴县故城在东北,旧许昌典农都尉治也。后改为县,魏明帝封侍中辛毗为国侯也。
颍水又东南迳柏祠曲东,历罡丘城南,故汾丘城也。《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马彪曰:襄城县有汾丘。杜预曰:在襄城县之东北也。迳繁昌故县北,曲蠡之繁阳亭也。《魏书·国志》曰: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登坛受禅于是地,改元黄初,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城内有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坛。坛前有二碑。昔魏文帝受禅于此,自坛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铭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也。
颍水又东南流,迳青陵亭城北。北对青陵陂,陂纵广二十里,颍水迳其北,枝入为陂。陂西则漷水注之,水出襄城县之邑城下,东流注于陂。陂水又东,入临颍县之狼陂。颍水又东南流而历临颍县也。
又东南过临颍县南,又东南过汝南〈〈氵隐〉〉强县北,洧水从河南密县东流注之。
临颍,旧县也。颍水自县西,小〈〈氵隐〉〉水出焉。《尔雅》曰:颍别为沙。郭景纯曰: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亦犹江别为沱也。
颍水又东南迳泽城北,即古城皋亭矣。《春秋经》书: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者也。皋、泽字相似,名与字乖耳。
颍水又东迳〈〈氵隐〉〉阳城南,《竹书纪年》曰:孙何取〈〈氵隐〉〉阳,〈〈氵隐〉〉强城在东北,颍水不得迳其北也。颍水又东南,潩水入焉,非洧水也。
又东过西华县北,
王莽更名之曰华望也,有东故言西矣。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中,封邓晨为侯国。汉济北戴封,字平仲,为西华令,遇天旱,慨治功无感,乃积柴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远近欢服。永元十三年,征太常焉。县北有习阳城,颍水迳其南,《经》所谓洧水流注之也。
又南过女阳县北
县故城南有汝水枝流,故县得厥称矣。阚骃曰: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曰死汝水,故其字无水。余按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未必一如阚氏之说,以穷通损字也。颍水又东,〈〈氵隐〉〉水注之,又东南迳博阳县故城东,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王莽更名乐嘉。
又东南过南顿县北,〈〈氵隐〉〉水从西来流注之。
〈〈氵隐〉〉水于乐嘉县入颍,不至于顿。顿,故顿子国也,周之同姓。《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楚伐陈,纳顿子于顿是也,俗谓之颍阴城,非也。颍水又东南迳陈县南,又东南左会交口者也。
又东南至新阳县北,蒗荡渠水,从西北来注之。
《经》云蒗荡渠者,百尺沟之别名也。南合交口,新沟自是东出。颍上有堰,谓之新阳堰,俗谓之山阳堨,非也。新沟自颍北东出,县在水北,故应劭曰:县在新水之阳。今县故城在东,明颍水不出其北,盖《经》误耳。颍水自堰东南流,迳项县故城北。《春秋·僖公十七年》,鲁灭项是矣。
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
女娲号称娲皇,也叫女希,是一位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始母形象。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但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郦道元《水经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 ,陇城...
漯河的前身是叫什么名字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
漯河 的漯字 什么怎么来的?
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谓之大隐水也。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郦道元曾实地...
漯河为什么叫漯河?求达人解答~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
河南新郑是轩辕黄帝的故里吗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二》曰:“洧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皇甫士安《帝王世纪》云:‘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和涧字有关的成语?
盘山涉涧 [pán shān shè jiàn ] [解释] 形容远行的艰辛。 [出自]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吃辛吃苦,盘山涉涧。”D. 什么涧泉四字成语 没有含有“涧”和“泉”两字的四字成语。 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多元码)内自带有九万条词容汇,其中没有如题所述的成语。
屈原是死在哪里的?在现在中国的哪里?
汨罗江(今湖南湘阴以北,湘江支流)。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诗人屈原曾...
至峡口百许里许是什么意思 《水经注》郦道元里的
目录经典片段作者介绍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三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原文三峡译文注解重点语句翻译整体把握经典片段作者介绍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三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 原文三峡译文注解重点语句翻译整体把握展开 水经注《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
曹楷曹操之孙
关于曹楷的王台,《水经注·卷二十二》中有详细描述,其中提到了渠水与汜水的交汇,以及中牟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中牟县的任城王台下曾有汉代铁锥,长六尺,深入地下三尺,头部指向西南,每月初一自动正对,被视为晋朝中兴的吉祥象征,但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有人认为可能位于中阳城池台,但尚无定论。《...
请翻译蜀道难的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爬上巍峨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